河北张家口把阳光撒在最需要温暖的地方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阴英■ 通讯员 徐正中****年初, 市财政局成立驻村工作队,立下 “军令状”,奔赴怀安县的少钦大同村、 第三堡村, 蔚县的光明村、千字村,开展帮扶工作。时间因奋斗而愈显厚重。一年里,带着坚定的信念、不变的初心,市财政局调动一切力量扶真贫、真扶贫,断穷根、奔富路,将帮扶的阳光撒在了最需要温暖的地方!如今,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 一座座新建的蔬菜大棚焕发生机, 一个个惠民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这一幅幅农村新貌画卷,正在市财政局的对口帮扶村里徐徐展开。听心声 夯实基础 “硬底子”“我想搞点牲畜养殖, 没有启动资金。”“村里的设施太差了,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怀安县第三堡乡第三堡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何振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们的渴盼和希望。在怀涿大地,在暖泉古镇,何振丽和她的战友们不知踏过多少初春积雪未消的田埂,坐过多少贫困老乡的炕头,看过多少村里亟待改变的现状,他们倾听着村民的心声,了解着村民的愿望。一个个数字记在了他们的笔尖:第三堡村***户农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户,大同村有贫困户**户, 暖泉镇光明村有贫困户**户, 千字村贫困户***户……一个个场景记在了他们的心上:破旧的老房子、尘土飞扬的道路、夜里从来不亮的路灯……驻村工作队员们认识到:要想帮助村里摆脱贫困,首先要夯实基础 “硬底子”。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各驻村工作队大力夯实基础,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少钦大同村,工作队推进村民居住条件改善,按照 “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对*户贫困户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同时对全村***座土窑进行了挂面装修, 改善了居住环境。 投资**多万元,为全村建设高标准排水渠***米,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排水防汛难题。建设村民浴室*座,为村民提供洗浴设施,满足了老年人不出村能洗澡的愿望,改善了群众生活品质。同样的变化在其他帮扶村也可喜地发生着:村民广场建起来了,健身设施配起来了,困扰村民的上下水通畅了,进出村的道路变宽了……基础设施的改善,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安了心。 “路好了,到县城走亲戚很方便。” “有了路、有了车,我家的土鸡蛋拿到县城就能卖个好价钱。”村民纷纷说起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好处和变化。立产业 拓宽发展 “新路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了解村民所思所想,谋划适合各村实际和长远发展的项目。“群众着急的事情,就是我们干部要做的事情。” 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经过充分调研,市财政局驻村帮扶干部瞄准产业扶贫方向,确立产业富民发展道路。主导产业为 “脊柱”。以蔬菜产业作为各村发展的主导产业, 在第三堡村, 结合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续建了**个春秋蔬菜大棚,共建成春秋蔬菜大棚**个,形成了架豆种植大棚园区,每季每棚收入可达****多元,为贫困户、流转户、承包户“三户”共富共赢搭建好项目支撑平台。在少钦大同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集中流转土地***多亩,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建成高标准春秋蔬菜大棚***个、暖棚*个,铺设防渗管道****米,硬化道路****平方米,建设蔬菜交易大棚*个***平方米。今年投资**万元,新购集装箱式冷库*座,保证蔬菜种植效益。全村全年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累计实现分红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万元。不少村民依靠种蔬菜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调整结构为“两翼”。利用发展高效作物扶持政策,动员全村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三堡村积极打造张杂谷种植基地。为农户免费提供千亩张杂谷*号籽种,由村委会为农户机械播种,平均亩产***多斤,年增加农民收入**万元左右。筹资***万元的小米加工厂已建成投产,直供北京对口帮扶的蓝天白鸽农特产品电商平台,辐射周边十里八村,解决了群众增产不增收的后顾之忧,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少钦大同村**户贫困户落实土豆、张杂谷、葵花、架豆***亩,总亩数占贫困户实有土地面积的**%,实现了种植业扶贫项目对贫困户的全覆盖。与禾中集团合作,集中流转土地***亩,种植水果型胡萝卜,实现土地流转收入**.*万元。该村打造成集中连片蔬菜园区***亩,为农民脱贫增收夯实了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蔚县光明村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把村口的***亩土地打造成现代观光旅游产业,依托暖泉镇旅游资源优势,结合本村的民宿和谷米坊和将要开展的现代农业旅游,吸引游客到光明村吃住玩,大力发展农家院等旅游关联产业。千字村第一书记黄建军千方百计想把该村百年古堡、龙现庙的厚重文化转化为脱贫优势,积极与市文旅投、市建投集团对接,争取建设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采摘园,利用村集体用地***亩,新建现代农业采摘园,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重思想 拔除贫困“穷根子”经济状况的改善,提升了村民的信心和幸福感。“以前不敢请人来家串门,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村的大变化真想让所有人都看到。”怀来县少钦大同村村民石祥有笑呵呵地说。对于市财政局局长李艺来说,这一切都是干部应该为群众做的。“我们就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入手,将民生改善放在突出位置,让贫困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民生活改善了,但这并没有让帮扶干部停下脚步。他们知道,只有思想上“拔”了穷根,这扶贫才算扶到位。要加大对扶贫思想的宣传力度,让贫困户从“等、靠、要”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扶贫先扶志。各驻村工作队以精神脱贫为引领,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引导贫困户怎样去脱贫致富。通过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在不断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完善村级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从内在激活党组织活力,积极推动“三会一课”有效开展,积极完善村级民主决策管理,强化了村级民主自治。“依托本地民俗文化,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光明村第一书记郭雪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充分发动本村文艺骨干,购置大鼓和锣、镲,组建村民秧歌队,走村串巷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委托县剧团将扶贫政策和成果编排成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同时,在村显著位置制作固定宣传栏,营造扶贫氛围,让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源源不断的涌现。驻村工作队紧盯的“思想脱贫”,产生了显著的成效。凝聚群众向心力,时刻感谢党恩情。少钦大同村第一书记马经纬“发明”了每周的村民升国旗仪式,当国旗迎着朝阳第一次在村委会院里冉冉升起时,村民们肃穆的神情、激动的泪花,让驻村工作队员愈加感到党的重托、群众的期盼和付出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