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向着“品质”城市发力 (一)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如何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仲秋,记者在广州采访时得到一个答案,该市已奏响“品质”之城进行曲。他们正围绕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水平,走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其运行“路线图”已展示在人们眼前: “十三五”时期,广州将按照战略引领、科学布局、重点突破的总体要求,把城市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以发展新空间承载发展新产业,以发展新产业增强发展新动力,形成“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谋划“成长坐标”,拓展“积极空间”广州经过**多年的超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已经凸显。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广州市到****年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截至****年年底,现状建设用地总量已达****平方公里,拓展空间已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保障?科学规划布局成为至关重要的前提。目前,黄埔临港经济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平方公里),起步区*.**平方公里。区委书记陈志英介绍了在广州“一江两岸三带”的战略空间布局中,黄埔区在确定规划定位、把握发展契机、传承历史记忆、灵活开发模式等方面的做法。陈志英告诉记者,黄埔临港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将坚持产城深度融合,采用复合型功能综合开发,尤其是突破原来传统的城市水岸建设观念,让临江地带由原来工业、仓储密集的“消极空间”,转变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乐于逗留、活动的“积极空间”,做到“还江于民”。广州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表示,珠江是广州水系的主体,广州段全长***多公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优化两岸发展环境,就多了一个发展立面,加强水面的保护、开发、利用,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区的发展空间。构建一江两岸三带,就是以珠江为纽带,把沿岸的优势资源、创新要素串珠成链,构筑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认为,谋划城市“成长坐标”,黄埔临港经济区的科学规划只是一个点,广州还有更多的存量空间亟待盘活更新。该市城市更新局局长杨承志透露,截至目前,广州市累计批复城中村改造项目**个、**.**平方公里。其中*个项目基本完工;**个项目进入开工建设;**个项目正在办理储备、用地报批或规划报建等前期手续。■ 创新治理方式,建设“品质”城市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除了要科学规划布局,还要创新治理方式。要提高精细化、品质化管理水平,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精细、严谨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准,不仅体现在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还体现在建筑立面、路面交通、园林绿化等诸多城市细部。据了解,广州要以“岭南特色,国际品质”为目标,遵循全球国际化城市发展原则,遵循着“工程—工程文化—城市文化”的提升路径,按照“全覆盖、全要素、全流程”的城市设计管控原则,让“品质”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细胞,让“品位”成为每位市民都拥有的价值观。■ 借鉴国内外经验,做“加法”也做“减法”采访得知,广州将重点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发展,构成中心城区集聚高端要素的“黄金三角”。广州市委决定,“对标”先进城市,一步一个脚印抓出实效。任学锋表示,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都体现了“加法”与“减法”功能,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的就做“加法”,反之,则做“减法”。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万博商务区三大功能片区的建设,对提升广州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任学锋还强调,要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将通过互联网领军企业的投资带动,迅速促进互联网产业链拓展延伸,加快形成“互联网+”创新产业集群。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及改善城市生态就得做好“加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龚海杰说,广州有河流(涌)共****条,总长****公里。其中,中心城区河涌***条,总长***公里。目前列入首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黑臭河涌**条(其中广佛跨界区域河涌**条),总长***公里。在治理河流(涌)方面,就得做“减法”,严查向河涌排放污水的企业,该关停必须关停,该搬迁坚决搬迁。他还告诉记者,他们将实行“河长制”,在河岸设置河长公示牌,标明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规定河长巡查频次,市级河长不少于每月*次,县级河长不少于半月*次,乡级河长不少于每旬*次,村级河长不少于每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