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地关于预防野生菌、细菌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警公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入夏以来,我县持续多雨高温,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现发布预防野生菌、细菌性、化学性等食物中毒预警公告,让公众知晓科学预防方法,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一、果蔬食用前冲浸清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
公众食用果蔬前如果清洗不彻底,附着在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将随食物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因此,在食用果蔬前一定要彻底洗净,做到“冲冼、浸泡、清洗”,即先用流动的清水冲冼,再用清水(最好用淡盐水)浸泡**—**分钟,最后用清洁水清洗,将残留在果蔬表面的有害物质充分清除后再食用。同时,提醒广大农户加强农药的保管,科学使用和防范。加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将未过休药期的农作物上市销售。
二、合理存储食品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夏季气温较高,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发食物中毒事故,因此严格控制食品的储存条件十分重要。
一是食品原料存储场所应当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太阳直晒;堆放时应隔墙离地**厘米以上。
二是禁止在没有凉菜加工间的餐馆、酒店、小吃店点食凉菜,特别是冷荤凉菜;家庭禁止食用凉拌猪血、鸡血等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
三是当餐食用不完的食品(含剩饭剩菜),应当存放在低温(***C以下)或高温(***C以上)的环境中,不能在常温下保存,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烧熟煮透。
四是成品、半成品、直接入口食品应当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三、严防野生菌(毒蘑菇)中毒。
野生菌(毒蘑菇)中毒后将危及生命,造成进食者死亡,因此不能随意采摘和食用不熟悉、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视物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野生菌中毒的原因:*.误食有毒菌类。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野生菌较少;而且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常常误采误食发生中毒;*.生长环境因素。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环境发生污染,如地表含有有毒物质、生长在有毒植物周围等,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容易发生中毒;*.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有可能发生中毒。
四、避免误食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建议公众不要误食用亚硝酸盐加工的食品:
一是直接误食亚硝酸盐或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或进食腐败变质的蔬菜引起的中毒。发病多在*~*小时出现,最长可达**小时,发生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多因把亚硝酸当食盐食用所致,常见于集体食堂、工矿企业食堂及餐饮业。
二是亚硝酸盐中毒主要表现为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等全身性紫绀,以及与紫绀严重程度不相一致的缺氧。同时伴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烦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死亡。
三是到盐务管理部门批准的商业网点购买食盐。不要购买私盐,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盐”类物质;农村群体宴席、学校食堂、机关单位食堂、工矿企业食堂要加强管理,严禁购买、使用工业用盐、亚硝酸盐。
五、严把入口关。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是严把“入口关”,做到“五不吃”:无证(餐饮许可证)摊点的食品不吃;未加防尘防蝇设施的卤菜摊点、凉面、凉粉摊点销售的食品不吃;过期、变质、感官颜色不正常的食品不吃;变味的剩饭剩菜不吃;在冰箱放置过久的食品不吃。
金沙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