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中小学生如何安全度寒假 淳安消防部门发布安全提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目前,中小学校已陆续进入寒假,寒假期间,正逢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一年中学生们最为放松的一段时光。同时,寒假期间也是一年中最干燥、寒冷的时间,潜伏着危险,对于日渐懂事却尚未完全成熟、甚至有些贪玩的中小学生来讲,有不少安全问题需要注意,也应当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日前,淳安消防部门发布中小学生如何安全度寒假提示。 冬季天干物燥 小心防火**条提示 冬季干燥寒冷,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大,本就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放假的中小学生自由活动和独自活动的时间增多,一旦不注意防火,将更加危险。对此,消防部门发布小心防火**条提示: *.不玩火,不将火柴、打火机当作玩具,不玩与火有关的游戏。 *.不带火种、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火炉取暖时,火炉的位置应与易燃的木质家具等保持安全距离,在农村则要远离柴草;火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 *.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助燃,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 *.炉中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等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 *.使用电熨斗等发热的电器时要小心,避免引燃易燃物品。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漏,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煤气罐应远离火源;定期检查,确保煤气设施及用具完好。 *.不要在楼道里堆放物品。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楼梯、楼道是安全疏散的主要通道,所以不能堵塞、存放可燃物品。 **.爱护身边的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讲清火情做好引导 正确报警五项注意 如果发现火灾,最重要的是先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损失。根据公安消防部门发布的安全提示,报火警有以下五条注意事项: *.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发现火灾要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 *.报火警时,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县)、街道、胡同、门牌号码或乡村地址;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等情况,便于消防部门根据燃烧物和火势大小来决定其出动的车辆和警力。 *.要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和所用电话的号码,因报警人往往离火场较近,消防官兵到达之前,可以用此电话向报警人询问火势发展情况,便于指挥调动。 *.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提供水源位置等,有助于迅速灭火。*.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小龄学生莫逞能 谨慎灭火七种办法 火灾扑救要谨慎,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发现火灾不要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电话报警;具有一定灭火能力的学生,发现轻微的火情时,可采取以下简便易行的措施进行扑救: *.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灭火。 *.用扫帚、拖把等扑打,可以扑灭小火。 *.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进行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常见的&等干粉或水基灭火器可以扑灭常见火灾,有条件的应优先使用灭火器灭火。 发生火灾切莫惊慌 科学逃生九条提示 火灾发生时,对于灭火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讲,及时有效地逃离火场,保护自身的安全最为重要: *.外出逛街、住宿等一定要先观察所在场所的安全通道、安全出口,以便发生火灾时迅速逃生。如果发生火灾,切勿慌张,先抬头寻找墙壁上的安全出口指示牌和地面的疏散指示标志,再按照这些指示标志逃生。 *.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即便一个人在家也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家住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出门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 *.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不要乱跑,更不要盲目跳楼逃生,以免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紧闭门窗,隔断火路,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 *.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尽可能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开门时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手烫伤手;不要大声喊叫,避免烟雾进入口腔,造成窒息中毒。 *.如身上衣物着火,应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用身体压灭火焰,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火灾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弯腰低姿行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电乃伤人“老虎” 安全用电七注意 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和各种电器,然而,电也是伤人的“老虎”,中小学生使用电和电器必须注意安全。为此,消防部门特别提示如下: *.学生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按说明书要求使用家用电器。 *.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遇有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不用手或导电物去拨弄开关,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不用湿手接触带电的家用电器,不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关电源。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断掉电源;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在户外玩耍时,要远离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远离落地的电线,并及时向大人报告。发现有人触电,应大声呼救。在救助触电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之前,可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 七条提示预防微波炉伤害 假期里,中小学生经常一个人在家,早餐、午餐吃家长预留的饭菜,需要自己用微波炉进行加热,届时要防止微波炉因使用不当而出现爆炸事故等造成崩伤、烫伤等伤害。 *.使用微波炉时要远离带有磁场的其他家用电器,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微波炉内的食物不能放太满,最好不要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 *.使用微波炉时,食物不要直接放在转盘上,要用耐热的玻璃、陶瓷或耐热塑料做成的容器盛放。绝不用金属或搪瓷容器,也不宜用带有金属花纹的容器盛放。因微波与金属接触会产生火花,发生危险,严重时还会损坏磁控管。 *.千万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密封的食物,例如袋装、瓶装、罐装食品,以及栗子、鸡蛋等带皮、带壳的食品,避免爆炸污染或损坏微波炉。 *.选择烹调时间宁短勿长,以免食物过分加热烧焦甚至起火。 *.微波炉工作时,应远离炉体,防止万一发生微波辐射伤害人体。不要将眼睛紧靠微波炉观看,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已煮好的汤圆、荷包蛋等,马上取出可能会因其内部液体沸腾爆破而溅伤人体;应打开炉门后略搁置一段时间。 预防为先 伤后紧急处理仍然重要 参加庙会、灯会或游园等大型集体活动,不要拥挤或起哄;遭遇拥挤的人流时,要马上避开或顺着人流走,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如果鞋子被踩掉,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以免被人流挤倒;一旦被人流挤倒就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少年儿童是容易受到鞭炮炸伤的重点人群。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重要性。购买指定商家的正规商品,不要购买具有伤害性的礼花弹或大型烟花、鞭炮,在燃放时提醒孩子不要把点燃的爆竹乱丢,不要对着人放,更不要在燃放烟花爆竹时嬉笑打闹。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放在地上点燃,观赏时保持距离。 一旦被烟花鞭炮炸伤,应采取如下应急处理措施: *.皮肤烧伤。用清水清洗伤口,用冷水冲洗伤口,可防止烧伤面积扩大;对伤口的处理,千万不要在伤口上乱涂药膏,以免造成感染,快速就医处理。 *.眼部炸伤。千万不要用手揉擦和冲洗,可滴入适量眼药水,并将患者平躺,急送医院处理。 *.手足部炸伤。若手足部炸伤流血,则应迅速为伤者卡住出血部位上方,敷云南白药止血;如出血较为严重,可在出血部位上端用布条扎紧止血,并急送医院治疗。 一旦被烧烫致伤,可采取以下措施紧急处理: *.“冲”,用流速温和的流水冲洗,一般冷水冲洗烧伤部位**至**分钟。 *.“剪”,在水中小心剪开覆盖的衣服,以免衣服上的热度得不到散发而继续作用于创面,不要用拉扯的方式脱衣物,以免烫伤处的皮肤受损甚至被撕脱。 *.“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直到没有痛感为止。 *.“盖”,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等覆盖烫处,妥善保护创面;不可随意挑破伤处的水疱,不要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 *.“送”,送到就近医院诊治。 消防部门特别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受伤皮肤上涂抹酱油、醋、酒、牙膏以及其他有色的物品,有色涂抹物会使伤处皮肤颜色改变,会干扰医生判断烧烫伤程度。同时,涂抹这些物品不利于皮肤的散热,带菌的涂抹物还会污染伤口,也增加了医务人员清理伤口的难度,延误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