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宁波象山“三个一三个好”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去年以来,宁波象山以获评浙江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融合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等创建,全力推进美丽公路建设,积极构建“畅、安、舒、美”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做好“农村公路+”文章,全面迈入现代化“四好农村路”新征程。截至****年底,该县累计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部乡镇均开通城乡公交。今年*月,成功获评宁波市唯一“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一、一个目标干到底,织就农村公路发展好网络一是查漏补缺建设“外联内畅”农村路。对接县域骨架路网,完善农村公路布局,新建农村公路全部按照等级以上标准建设,并向海岛、偏远山村、农业园倾斜。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满足山区公交通行需求。深入实施《乡镇客运场站建设规划(****-****)》,完善城乡公交配套设施,*年来建成乡镇枢纽站*座、城乡港湾式停靠站***座,公交首末站**座。二是部门联动建设“内优外美”农村路。联合多部门,集中力量打造以特色为重点、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带动、以增收为根本的联建示范村、联创示范线精品示范工程建设,已建成多村联建村庄**个、多线联创线路*条。打造“西部山水风景线”和“自驾风情道”,推进象西线、盛宁线等*条公路两侧景观提升,改善绿道慢行系统,建成松兰山沿海观光道、新桥影视大道等工程。发挥滨海优势,启动建设以“渔歌唱晚 美在路上”为主题的最美滨海风景道。三是注重品质建设“外固内强”农村路。坚持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四同步”,避免重复投入,实现一步到位。严格落实“七公开”制度,加强行业监管,接受社会监督,打造农村公路“阳光工程”。推广监理标准化管理,县乡村道质量监督实现全覆盖,交通安全、排水、防护设施做到“三同时”。大力推进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及时增补安保设施,整治危桥危隧隐患,合格率达***%。二、一把扫帚扫到底,营造农村公路发展好环境一是强化常态化监管。建立健全三级“路长制”解决管理范围内难点问题,获评全省****年度“四边三化”行动优秀县。建立县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每季度开展市级“铁腕”行动及县级“飓风”综合治超行动,并率先推行缴纳罚款“最多跑一次”服务,公路非现场执法全省领先。同时,象山县“村民说事”作为基层治理的浙江省样板,将“知路爱路护路”融入“村民说事”范围,积极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全体村民自觉行动。二是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分级负责、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权责明晰的养护体制。积极探索养护市场化改革,县级管养路段***余公里及部分重要乡道的公路保洁、绿化养护市场化率达***%,通过“管养分离”提升养护效率。象山是全省桥梁隧道较多的地区之一,隧道**座、桥梁***座,桥隧安全是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率先以技术外包开展桥梁隧道技术检测和正常性检查,对三四类桥梁、大桥、特大桥等每年委托专业单位定期跟踪检查一次,补齐桥隧养护技术力量不足和机械设备缺乏短板。三是探索发展专业化养护。加大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实施力度,创建省级规范化农村公路管理站*个,采用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桥隧坡一体化健康监测等新科技、新技术,县乡道、重要村道经常性养护率均达***%,路面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探索“一把扫帚扫到底”管理模式,即公路部门养护专业优势延伸至县乡村道,发挥专业化养护的规模优势。构建以路网中心、检测点、电子治超为核心的“智慧公路”体系,全县路网检测覆盖率达***%,提高农村公路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三、一张大网织到底,树立农村公路发展好口碑一是全面完成一体化改造。****年*月全面完成城乡客运班线改造,实现海岛、山区全覆盖,共计投入*.*亿元,建立健全“城区-乡镇-乡村”三级城乡公交网络,实施快客+公交运行模式,客运通村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均达***%,城乡出行费用大幅降低。深入探索推进“一城一交、公车公营”改革,城乡公交已完成对石浦城区公交兼并纳归工作。二是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实施村内纵横道路拓宽工程、水泥硬化工程以及环村路工程,****-****年,实施村内道路硬化项目**个,硬化面积******平方米,改善农村班线通行条件。运用互联网+,启用实时查询公交和包车预约功能,提升公交服务智能化水平。实现*公里范围内公交通村率达***%,*公里范围内公交通村率达**%。三是打造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打造以宁波市象山现代物流园区为核心的三级城乡物流体系,推广货运班线、客运班车带运邮件等物流组织模式,加快乡镇枢纽运输综合服务站和村物流服务点建设。依托村邮站、便利店、村办设立农村物流点,全县共建农村物流点**个。(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