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庆城:矛盾纠纷调处“十法”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长期的司法调解工作中,庆城县庆城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总结提炼出矛盾纠纷调处“十法”,成功化解了一系列信访案件,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年,庆城镇摸排各类信访案件***起,调处成功***起,成功率**.*%。愚公移山拆减法。在常见的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中,往往一件纠纷是由众多的、繁杂的原因造成的,或者是缺乏沟通误解不断、或者是小恩小怨积累而来,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只就事说事,就会事倍功半,可能前脚刚和好后脚就反复。在调解这类纠纷时,调解员要有耐心和魄力,将以前的恩怨是非尽量逐一消化掉。俗话说“有因就有果”,既然因都没有了,果便自然站不住脚了。调解员再适时提出道歉、赔偿等,给当事人留足“面子”,使他(她)们借以“下台”,最终握手言和。抽丝拨茧寻根法。由于受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总有些切实存在但又不好明说的矛盾存在,很多群众在发生这类纠纷时,往往喜欢找出一大堆理由和诉求,对于自己的真实意思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却又闭口不言或一笔带过。婆媳之间头破血流也许只是想要一个私人空间,兄弟之间反目成仇也许只因你对老人没我好。无论何种纠纷,调解员在调解时要会听,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把当事人刻意隐藏的真实意思、主要矛盾、爆发点等从一团乱麻中理出来,往往事情便会由难变易。是非曲直定责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民间矛盾纠纷经常遇到的问题,调解员要灵活运用调查手段,向知情人和部门单位调查,现场实地勘察;调阅土地证、林权证、房产证、结婚证、合同、责任认定书、诊断证明、票据等关键证据;可以采取“背靠背”的方式与当事人分别了解情况进行对照,也可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对质辩论,尽量还原真实事实经过。只有事实清楚,谁对谁错一目了然,才能杜绝当事人的侥幸心理,让其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明法析理解惑法。部分民间矛盾纠纷就是因为群众对国家法律、政策的无知和认知错位而产生,面对这些纠纷,调解员紧守底线,现场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公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无理性。对于执迷不悟、顽固不化、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以法律政策为据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告之利害、促其猛醒,敦促其清醒、退让,回到妥善处理问题的轨道上来。将心比心谅解法。在纠纷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可以主动引导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调解员之间进行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给双方一个问号:假如你是另一方,你该怎么办?假如你是调解员,又会怎么处理?引导当事人之间情感相互沟通,使当事人互相体谅大家的难处、有效缓解当事人的激动情绪和与调解员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使双方能够客观理性地提出诉求,或者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互相体谅,自觉退让,进而带动矛盾纠纷的化解。以史为镜警示法。就是利用正反两方面案例进行调解的一种方法。在调解过程中,针对矛盾纠纷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以案释法、以案析理的方式,向当事人讲解因类似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的案件。对那些“吃软不吃硬”、非争“一口气”的人,用事实说话,用教训警人,唤醒恐惧,震慑心理,使其对号入座,接受调解。“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选择你所想的,想你所选择的”。避免空洞的说教,使当事人充分认识矛盾纠纷背后存在的隐患,从而主动配合调解工作。隔山打牛抽薪法。调解工作中常常碰到一方当事人漫天要价,借机诈油,调解员多次劝说无效,苦口婆心又不听,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由于当事人固执,把事情变成“烫手山芋”。这时调解员根据案情,不直面矛盾点,采取隔山打牛的方法,先解决当事人固执的原因依据等,使当事人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也可以掌握当事人双方的“底牌、底线、底价”等,适时提出几种调解方案,从而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借力打力侧击法。调解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助于调解的外力,借当事人信任的亲朋好友之口进行解释和说教,借律师法官、相关部门单位之手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解释,借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社会团体的负责人等“权威人士”的影响力进行疏导、规劝、批评、见证,借党委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等的社会资源消除引发矛盾纠纷的诱因,等等,以达到借船出海和四两拨千斤的目的。顺天应时冷热法。在纠纷发生时,双方往往都在气头上,处于不理智、不听劝、易冲动的阶段,调解员应先把问题“挂起来”,使双方减少接触或暂时脱离,使当事人冷却情绪、恢复理智,借以缓和矛盾。采取冷处理只是权宜之计,“冷”的时间不宜太长,调解时机成熟后,后续工作必须及时跟进。而对于一些起因简单、发生突然、情节后果一般都不严重的纠纷,应采取热处理的方法,问清事实、分清责任,直接指出当事人双方各自过错,现场进行化解,以防“夜长梦多、日长事多”。求同存异息事法。大到国事的处理,小到家事的解决,求大同存小异都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抓住了共同点,就抓住了关键点,找到了解决点。调解纠纷时,调解员想方设法寻找双方共性,向“同”上靠拢,在“同”上做文章,用共同点来化解对立点。兄弟纠纷中父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夫妻纠纷中儿女(打是亲来骂是爱、儿女全靠父母带,床头打架、床尾讲和)、职工纠纷中领导(早上不见晚上见、抬头不见低头见)、老乡纠纷中乡音(大水冲了龙表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亲不亲故乡人)等等都是共同的。在纠纷的调解过程中,不过多涉及“异”,而是巧用“同”,作为双方情结,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终审 :张琼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