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恰如报告所指,近年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在一系列石嘴山实践中得到生动演绎。尤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出台的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好于预期——实体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实施**个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非煤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进一步壮大:科技金融众创空间交易额突破***亿元,快递电商物流中心建成运营,网络经济产业园扩容提质,全市电商交易额增长**.*%;全域旅游加快推进:预计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陆路口岸通关货值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十五连丰”,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比提高*个百分点,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一主引擎,****年,我市共实施***个科技合作项目,组建氰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个,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户、小微企业****户,实施***个重点项目,全面完成*个自治区**大庆项目建设,工业技改、高新技术投资分别增长*%和*.*%,完成个转企**家、小升规*家,**家企业在宁夏股交中心挂牌,处置“僵尸企业”**家,盘活闲置土地****亩……一组组掷地有声的有力数据,一项项冲破藩篱的创新举措,一次次革故鼎新的落地实招,无不释放出石嘴山提速发展的新动能。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年,创新驱动仍将成为发展“热词”。出席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和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委员纷纷就创新驱动促转型升级畅所欲言。人大代表孙伟表示,创新是推动转型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对标企业认定要求形成梯次培育格局,举办好创新创业大赛,推进“科技创新贷”,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抓东西部科技合作,以“科技支宁”机制建立为契机,推进与中科院、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宁夏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用科技合作,紧扣产业需求多途径引进人才、多元化培育人才、多方式使用人才;抓重大研发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大飞机轮胎制造、高铁动车组制动系统、氰胺连续自动化生产新工艺、氰胺废渣利用等重大研发项目,力争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抓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氰胺、碳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及设备共享、公共检测等创新平台建设,有效聚集优质创新资源;抓研发投入,严格执行科技项目合同制管理,确保市县区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以上;抓作风能力建设,大力弘扬实干之风,强化创新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作出新贡献。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人大代表姜珉翰提出三点建议:一要继续大力实施工业技改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压茬推进***个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积极出台并落实技术改造政策,加大贴息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出效益。二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稳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G网络在工业互联网的实验和应用,提高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企业加快机器换人和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三要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助推科技创新和企业上市。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力争****年再实施***项以上科技项目。尽快出台市本级企业上市融资扶持政策,完善上市挂牌企业后备库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全市重点企业融资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用更加灵活、实用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科技金融众创空间。人大代表蒋哲文表示,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强工业经济,调整优化工业结构,重点发展电石化工、多元合金等传统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发展。二是做活服务经济,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平罗铁路综合货场建设,支持平罗打造宁北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依托大沙湖旅游区建设,支持平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电商示范村镇和示范企业培育,促进电商与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特色康养产品,支持平罗打造银川都市圈康养基地。三是做优农业经济,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做优做强、做精做特瓜菜、制种、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农业品牌兴农工程,培育一批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壮大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提升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引导企业聚焦实业主业;强化招才引智,为开创“两个转变”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姜岩委员结合自身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希望政府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与高校能真正实现共利互赢。“行之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将技能人才******现已通过了瑞士SGS的产品质量认证、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目前已公布的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专利*项。此外,建议建立涵盖市场信息、研发技术、试验设备的企业服务共享平台,搭建科技金融平台,加大创新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力度。能够提供产业对接以及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打包提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模板,实现技术创新与产品市场应用之间无缝衔接,提高企业、产业创新的内部源动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记者 朱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