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和中国的合作棒极了”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仅用**个月,德国基尔大学团队向中方交付嫦娥四号载荷探测仪——“和中国的合作棒极了”德国基尔大学团队专门为此次合作制作的纪念贴纸。本报记者 李 强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影像中国团队负责人罗伯特(中)、仪器主管于佳(左)和工程师史蒂芬正在讨论相关研究内容。本报记者 李 强摄■中国探月工程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中国航天工程翻开了新一页。■“德国媒体曾在报道里写道‘Chang'E vs Change(嫦娥与改变)’,这是个文字游戏,但合作的确改变了很多事情。”■欧洲应当抓住机会与中国合作,只有开放合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才能共同推进人类空间技术的进步。*月**日,当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时,远在波罗的海之滨的德国基尔大学里,许多科学家正热切关注着这一切。嫦娥四号探测器*月*日顺利在月球背面着陆,落月时间是德国的后半夜。罗伯特·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教授天不亮就给团队群发了邮件:“亲爱的各位,柏林时间凌晨*时**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我们的LND很快就要开启了。感谢大家为这个伟大任务付出的努力。”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仪器。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中国探月工程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中国航天工程翻开了新一页。两本护照**页签证,见证罗伯特与中国的情缘“尽管人类半个世纪前就登上月球,但我们从没有测量过月表的辐射数据。”罗伯特对记者说。基尔大学设计的探测仪,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它可以综合测量月球表面中子和其他粒子的辐射环境,为未来载人登月航天员面临的危险进行前期评估,提供相应辐射防护的依据。”中德载荷项目中方首席专家张珅毅说。在空间粒子辐射探测领域,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拥有欧洲顶尖的研发力量。罗伯特教授的团队曾成功研制了STEREO卫星、“好奇”号火星探测器、Solar Orbiter太阳探测卫星等著名项目的粒子辐射探测载荷。****年夏天,罗伯特******的消息:中国有一个空间项目在遴选国际载荷。于是他提交了申请。几个月之后,他的载荷从*个国家近**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将参与的项目叫嫦娥四号。罗伯特做的第一件事,是上网搜索“嫦娥”的意思。如今,他对有关嫦娥、玉兔、鹊桥的中国神话故事如数家珍。“德国媒体曾在报道里写道‘Chang'E vs Change(嫦娥与改变)’,这是个文字游戏,但合作的确改变了很多事情。”罗伯特感慨。他护照上的中国签证迅速多起来,前后两本护照上,一共有**个赴华签证,起初是单次签证,之后又变成多次签证——合作事务愈发繁忙了。罗伯特已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中国,但他记住了“柏林”的中文怎么写,因为每次入境中国时,都需要在表格里填写签证发放地。去年**月,是他最近一次前往中国。当时他刚从一场重病中恢复,却不顾医生的忠告进行了这次长途旅行,因为他要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证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尽管罗伯特已是从事空间科技工作超过**年的著名学者,但这也才是他第二次现场观看火箭发射。“这次我们可以走到被允许的最近处参观,我站在了第一排。火箭喷出的火焰太漂亮了。”罗伯特一边向记者展示他和发射塔的合影,一边对中国开放合作的态度赞不绝口。寸步不离精密仪器箱,行程超过**万公里和罗伯特同样忙碌的,还有他的学生、载荷仪器主管于佳。这位来自中国山东的小伙子今年才**岁。****年圣诞节前,他被罗伯特叫到办公室:“我们和中国的合作项目谈成了,我想请你来牵头做仪器主管。”“我激动得要跳起来。”于佳有些不好意思:“当时我只是个博士三年级的学生,接到这样的项目太意外了。”事实证明,罗伯特选对了人。在基尔大学的超净实验室里,于佳身着白大褂,戴着手套、头套,小心翼翼地将粒子辐射探测仪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上方的空气过滤装置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灰尘损坏敏感的元器件。“这是探测器备用件,和月球上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于佳介绍说。这个神秘的仪器,看起来只有两个*升装牛奶盒大小。*块**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从项目启动到正样交付,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到一年半。机械工程师拉尔斯·赛梅茨说,在技术层面,中方要求的设备环境实验时间是德方预期的三四倍,甚至螺丝、电线也有不同规格。这一切都需要于佳来沟通。为此,他多次拎着**多千克重的精密仪器箱,往来于中德两国之间,行程超过**万公里。最终,这个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仅用了**个月就完成了交付。张珅毅也对合作非常满意,他说中德双方团队都能感受到对方最大的诚意。“**个月完成这样一个项目,在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年。”于佳告诉记者。整流罩上的*个新涂装,昭示国际合作的无限前景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整流罩涂装与以往有些不同,除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之外,还多了*个新标志:瑞典国家航天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荷兰太空总署和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合作无疑是令人欣喜的。张珅毅说,中德双方都以开放姿态进行合作,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这体现了中国和中国航天人的自信,以及开放合作的精神。”罗伯特则难掩兴奋:“这几天我已经接受了德国**家报纸、*家电台、*家电视台的采访,此外还有英国《卫报》、《自然》杂志、《物理世界》杂志的采访……我们团队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因此我们能得到更多的项目机会和资金,基尔大学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中国的合作棒极了,我们非常幸运。”罗伯特说,“我期待能与中方在后续项目里继续合作。”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中欧间在空间领域的合作,不仅仅始于探月工程。早在****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联合开展了**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嫦娥四号成功落月后,德国航天员马蒂亚斯·毛雷尔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祝贺。毛雷尔学习中文已有*年多时间,并且有一个中文名叫马天。作为欧洲航天局成员,他与意大利航天员克里斯托弗雷蒂,在****年成为第一批与中国航天员共同训练的欧洲航天员,这一合作始于****年中欧双方签署的《****—****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毛雷尔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与中国航天员以及其他国家宇航员一起工作。“欧洲现在最中意的合作对象是中国。”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主任帕斯卡尔·亨弗雷德告诉记者:“中国有着自己的航天计划,正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推进,同时也对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欧洲应当抓住机会与中国合作,只有开放合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才能共同推进人类空间技术的进步。”罗伯特如是说。(本报德国基尔*月**日电)版式设计:沈亦伶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