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我市非遗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创新演绎焕发非遗活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者 孔颖超报道:融入地方山水的剪纸作品《沁源山水情》、太行崖柏嫁接现代钢材制作而成的抽象雕塑《追梦》、以上党古神话传说为内容的系列铜雕……在近日落幕的我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上,一系列兼具非遗手工艺之美与当代设计智慧的展品格外亮眼,为我市非遗项目注入了更多时尚元素,使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焕发时代魅力。****年以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深挖非遗内涵,瞄准市场需求,导入创意设计,创新传承手段,使具有长治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下来、“传”下去、“走”出去,各类活动精彩不断,亮点频现。非遗+研学游,打造传承新课堂。一把剪刀,一摞彩纸,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在纸板上忙碌着,孩子们不时相互请教、切磋技艺。在“多彩长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研学”之旅设置的特别环节“实践体验课——纸间世界”上,我市培清剪纸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郭淑芳现场为孩子们讲解剪纸知识、传授剪纸技艺,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深刻体验非遗魅力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做一回实实在在的“小小非遗传承人”。“多彩长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研学”之旅通过展示、交流、互动、传播,揭开上党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促进了我市非遗的活态传承。目前,该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次。非遗+小剧场,搭建展示新平台。位于长治县丽都明珠酒店的“非遗小剧场”,自****年起从一般的文化演出逐步向具有黎都特色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上转变,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潞安大鼓、干板秧歌等非遗项目,民族乐器、民歌等表演形式轮番上演。该剧场每天演出两场,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让他们在进行非遗项目传承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年“非遗小剧场”已演出***余场,受惠群众达到*万人次。非遗+直播,打开传承新思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年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长子会堂上演,以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精彩无比的非遗节目集中展示了我市非遗保护成果,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充满上党文化韵味的非遗盛宴。特别是两场非遗晚会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让非遗与网络直播“联姻”,非遗晚会网络直播受众超过*万人次,凭借强大的互动性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这种非遗展演模式广受好评,大批网友纷纷“路转粉”,让非遗在年轻一代的关注下焕发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