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党建引领下的美丽乡村 ——探寻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的嬗变密码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庙荒村党支部组织秧歌队表演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刘剑昆 摄)     □本报记者 尚丽娟     新年伊始,寒冷笼罩着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尽管天寒地冻,可村民心里却暖洋洋的,因为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的道路修成了景观道,破旧的农舍改造在了特色民宿房,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换来了真金白银……是什么让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华丽转身成为示范村?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为记者解密庙荒村美丽嬗变的密码。     “*年前的庙荒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荒凉,房屋破旧,道路泥泞,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民常年为生计发愁。近年,我们村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支部、党员、群众三大法宝的作用,整合、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景观农业等特色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郁林英自豪地说。     党支部引领 贫困村变示范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人。党支部班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庙荒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他们通过到河北省馆陶粮画小镇、鹤壁市桑园小镇、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等镇、村取经,使干部的素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得到了体现。     俗话说:“集体空,没人听。”庙荒村党支部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坚持“四个轮子”(文化旅游、光伏产业、坡地经济、金融电商)一起转的思路,增强了村里的“造血”能力。郁林英说:“通过发展民俗旅游,打造‘渠畔人家’民俗村,村集体收入大增,目前正进行产业布局。通过红旗渠精神这个红色品牌,借助红旗渠干部学院,吸引了多家研学游培训机构在庙荒村建立研学游基地。此外,我们投资**万元建成***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净收益约**万元,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目前,村级集体的收入已达到**万元。”     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积极行动,搭建致富平台,先后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筑劳务合作社、农林******,实现了“群众单独干”向“集体领着干”的转变,村民的经济收入由“土地租金+劳务收入+年底分红”构成,增加了许多。此外,在庙荒村,所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工作,如征地、修路、低保等事项,并且推行网上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将所有票据网上公开,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     党员冲在前 村民富起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庙荒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解难题、攻难关、讲奉献,以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榜样。该村的老党员刘明生去外地考察学习之后,带头将自家房屋升级改造为全村第一家民宿,目前已营业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下,该村已有**多户发展了农家乐,农户既能拿租金,还能打工挣钱。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开发上,该村党员带头签合同、流转土地,帮群众调解矛盾、化解困难,效果明显。     此外,庙荒村党支部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要求贫困党员必须主动脱贫,能力强的党员必须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让党员做治困治贫的助推人,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基层有血有肉,使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党员干部的练兵场和试金石。     群众动起来 共建幸福家园     郁林英说:“一个地方要想发展,除了党支部引领和党员示范,最根本的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真正动起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注重党支部建设的同时,该村还成立了老年协会、妇女协会、合作社协会、红白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通过这些组织来凝聚群众共同参与村庄的建设。     过去,庙荒村多年不发展的原因是村民不敢接受新事物,面对贫困现状束手无策。****年以来,该村党支部注重转变群众观念,提升群众素质,加强村规民约建设,让群众紧紧与党支部站在一起。在建设特色民宿村过程中,该村通过党员干部率先签订协议腾出地方,同时制作建成后的效果图给群众看,收到了良好效果。群众开始自发打扫房前屋后的垃圾,腾出破旧猪圈、鸡舍,齐心搞建设,共建幸福家园。     “为了团结群众,我们在使村民逐步富裕的同时紧抓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开展了‘十佳文明户’‘最美黄华人(家)’等评选活动,全省的农村精神文明现场会也在我们村召开。这一系列活动凝聚了正能量,老百姓心往一块儿聚、劲儿往一块儿使,我们村的明天会更美好。”郁林英充满信心地说。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