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甲街道“四个千亩基地”带动万人脱贫致富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在三甲街道“千亩魔芋种植基地”核心区新民村,广大农民抢抓冬日里的晴好天气,热火朝天种植魔芋,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入冬以来,新民村利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群众传统种植优势,选择公路沿线集中、连片的青脆李林地套种魔芋,走“一村一品、立体布局”的产业发展新路。农民不畏寒,勤耕冬闲田。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段时间,新民、五星两个村以开展脱贫攻坚“冬季充电”讲习魔芋种植技术为契机,掀起了“调结构、兴产业”热潮。截至目前,共完成魔芋种植***多亩。新民村种魔芋的火热场景,折射了三甲街道“四个千亩基地”建设的良好势头。据悉,今冬明春三甲街道因地制宜打造“四个千亩基地”,在新民、五星*个村种植魔芋****亩、在马家庄、化落*个村种植小麦****亩、在白岩脚、狗场坝*个村种植油菜****亩、在绮结河、杨柳河、新峰*个村种植牧草****亩,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农民走上产业路,脱贫致富有奔头。该街道“四个千亩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多户*万余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发展高效农业脱贫致富。提起用土地流转给******种植魔芋带来的经济效益,新民村支书陈远贵说,每亩***元土地流转费,相当于往年种玉米的收入,魔芋平均亩产****斤,公司按每斤*.*元的保底价回收,收入****元左右,加上务工费,一年收入上万元。调整产业结构,在促进低产出传统种植向高效益经济作物种植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业融合、多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效应,拓展群众增收渠道。“短期种草,长远养牛。”日前,新峰村召开****年产业结构调整讲习会,紫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村民算了一笔账,“种*亩牧草,销售给合作社可以拿到****-****块钱;从长远看,*亩草能养*头牛出栏,盈利不低于*.*万元。种草养牛,利润双收。”近年来,该街道依托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规模化、科学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并在产业与农户之间建起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彭发科)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