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用心打造美丽家园——安徽省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纪略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塌陷区复垦后的土地上种植了蔬菜。首席记者 洪曙光通 讯 员 张昌涛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委、市政府创新落实国家“坚持资源开采与塌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决策部署,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地形地貌实施改造,生态修复再现湖泊风光,村庄搬迁建设美丽家园,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生态红利惠及塌陷区广大村庄和百姓,下活了一盘塌陷治理棋,换来了一城绿水青山。规划统筹,全力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作为中国煤炭基地之一、华东工业粮仓的淮南市,是全国首个投产的“亿吨级”煤电基地,煤炭远景储量***亿吨,探明储量***亿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近**亿吨。淮南的发展从煤机的轰鸣声中开始。丰富的煤炭资源给淮南带来荣光,但长期的煤炭开采,也带来了塌陷区治理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采煤塌陷区面积达***平方公里,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淮南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国家《关于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并与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先后编制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治理利用规划等。”淮南市沉治办负责人介绍。淮南市强化组织协调,成立市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与经济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塌陷区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组建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作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建立市矿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市企沟通协调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强化信息掌控,建立塌陷区“一张图、一张表、一个数据库”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塌陷区相关信息实时更新。强化资金投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亿元贷款协议,推进塌陷区综合治理;建立市级采煤塌陷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搬迁及生态治理,鼓励并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近年来,淮南市累计投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资金***.*亿元,其中,村庄搬迁资金**.*亿元,安置居民**.*万人;投入生态修复资金**.*亿元,治理塌陷区**平方公里;争取各类政策项目**个,总投资**亿元。预计到****年,淮南市塌陷区治理利用率将达到**%,其中稳沉区域的治理利用率达到**%。科学搬迁 ,努力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走进凤台县凤凰湖,来到淮南市潘集区潘东新城,步入淮南市谢家集新家园……一个个容纳万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小区整洁美观,一张张搬入新居的灿烂笑脸清晰可见。“没想到俺**多岁了,还能住上三室两厅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凤台县凤凰湖搬迁安置区的一位居民说。“我市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安置质量为原则,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整村异地搬迁,建设安置点**个以及凤凰湖、滨河新城等可容纳万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区*个。”市沉治办负责人说。据了解,近年来,淮南市形成了“搬迁用地先用后补,建设资金先付后算,安置新村先建后分”的“三先三后”创新做法;制定了搬迁补偿方式由据实补偿转变为按人口补偿为主的办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每年约*万塌陷区农业人口在城镇落户。淮南市以培训带动就业,实施塌陷区农民就业援助行动,对采煤塌陷区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累计投入培训资金****万元,努力实现“稳得住、能致富”。以创业带动就业,在集中搬迁安置区内和周边配套建设农民创业园、劳动密集型工业园,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了“凤凰湖”安置模式。新建采煤塌陷区综合安置区工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个,培训和输出失地农民工*万多人次,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万个。因地施策,修复生态促发展“采取技术手段,区分稳沉与非稳沉、新生塌陷区和已有塌陷区,区分轻重缓急,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方式。”市沉治办负责人表示,对于东部稳沉区,积水少,主要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主。如重点项目“九大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与开发”已开工建设,五年内计划投资***.*亿元,一期工程**.*平方公里,投入**亿元,现在已建成大通湿地公园、老龙眼水库等环境修复区,把“城市荒地垃圾区”营造成“山、水、林、居”和谐优美的宜居宜游生态园区,**万居民直接受益。对于中部相对稳沉区,积水占塌陷面积**%以上,主要是以海绵城市、湿地生态公园为特色,规划建设总面积约**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区,把蔡楚文化、淮河风情、矿山遗址、历史典故等有机融合,使之交相辉映。如正在计划实施的“全国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项目,总投资**.*亿元;对于北部非稳沉区,积水占塌陷面积**%以上,主要采取移民搬迁、涵养水源、发展漂浮式水面光伏办法。如建成并网的潘集区泥河镇潘一矿采煤塌陷区**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凤台县顾桥矿采煤塌陷区**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凤台县新集一矿采煤塌陷区**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等。淮南市还结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通过老矿区的综合治理,创建了生态修复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东华怡乐”生态园模式,以矸石填埋、覆土造地发展多种经营的“创大”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如以塌陷区土地入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养殖水产,创造了生态修复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后湖模式”;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切入点,把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与旅游相结合的“绿馨园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