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精准破题 科学施策 金华市全国率先实现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begin ****年*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年*月,金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县两级之间“双向补偿”的流域水质考核奖惩制度,试行两年多来,对水质稳定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Ⅲ类水质达标率从****年的**.*%提高到****年的***%,县(市、区)“双向补偿”金额从实施考核前****年的市财政需收取罚金****万元提高到****年市财政支出奖励金额****万元。今年*月,金华市经过前期经验积累,突破目前国家和省实行的补偿试点局限于单独的上下游县(市)现状,制定《金华市流域水质生态补偿实施办法(试行)》,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的地区。 一、主要做法 (一)市政府坐镇统筹,实行双向补偿。建立流域区域水环境奖惩补偿账户,市政府出资*亿元作为引导资金,按约定水质基本标准,对全市列入考核的**个县(市、区)交接断面全部实行“双向补偿”。即当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市政府支付奖金;劣于基本标准的,由市政府收取罚金。基本标准设定原则是,水质达到Ⅰ类、Ⅱ类的断面及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且相比前三年保持稳定或好转的Ⅲ类断面,下游补偿上游;水质劣于功能区要求的断面或水质相比前三年变差的Ⅲ类断面,上游补偿下游;市界出境断面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实行“双向补偿”。 (二)确定补偿原则,统一奖惩尺度。奖罚额度按照“水质越好,奖金越多;水质越差,罚金越高”原则进行科学核算。补偿金额主要依据水质类别、水质改善幅度(评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三个指标)、断面流量、奖惩系数确定。其中,奖励系数分为*个档次:Ⅰ类水***元/万吨水;Ⅱ类断面依据浓度大小按比例折算,最高为***元/万吨水,最低为**元/万吨水;水质较前三年保持稳定或好转的Ⅲ类水**元/万吨水。惩罚系数分为*个档次:水质较前三年变差的Ⅲ类水**元/万吨水;II类下降至Ⅲ类的水质断面***元/万吨水;Ⅳ类水***元/万吨水;Ⅴ类水***元/万吨水;劣Ⅴ类水****元/万吨水。补偿资金每月核算一次,依据每个交接断面的月均监测数据和市水利部门提供的月均水量,计算该月的补偿金额,并于年底统一结算。 (三)开展约谈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对流域水质考核奖惩工作的责任考核,落实“河长”责任制,考核结果和领导干部实绩考评挂钩。市政府每月将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情况通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并登报公示。对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浓度连续*个月同比上升超过**%的,由市环保局对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进行预警通报;累计*个月同比上升超过**%的,由市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对重点污染河段和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连续两年出境水质达不到功能区要求的,要严肃问责。 二、主要成效 (一)推动上下游协同治水,实现流域水质大幅提升。 在当前流域治理中,中下游对于治水愿望普遍不强,加上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往往上游“买单”治水、下游无偿“消费”。推行双向补偿机制,用经济利益驱动上下游协同治水,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使全流域共同治理成为必然。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助推该市四年四夺浙江治水最高奖——大禹鼎,全域消灭“黑臭水体”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盛赞金华水质改善令人惊叹。今年*~*月,金华市**个地表水断面、**个省控断面、**个县(市、区)交接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均达到***%,分别较补偿机制实施前的****年提高**.*%、**.*%、**%;Ⅳ类、Ⅴ类水质断面分别较****年减少**个、*个;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较****年减排**.*%、**.*%,减排幅度位居全省前列。 (二)调动全域治水积极性,实现流域治理“绿富共赢”。 围绕党的十九大“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思想,金华市将行政味更浓的上下级考核转变为市场化更重的上下游补偿,推动了地方政府由“被动治水”向“主动治水”转变。补偿机制试行两年来,在“重奖重罚”这根“指挥棒”作用下,多地实现流域治理“绿富共赢”。如磐安县地处金华江流域源头,注重水质源头保护,*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II类以上,真正实现了一江清水送下游,为此,磐安县****年获取补偿奖励****万元,****年获取补偿奖励****.*万元;浦江县流域水质曾连续*年劣Ⅴ类,近两年流域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以上,成为全国治水标杆,累计获取补偿奖励****.*万元。截至目前,金华市共发放流域水质补偿奖励*****.*万元,收取罚金***.*万元。符合奖励条件的县(市、区)从****年的*个增加到****年*个。 (三)厘清上下游治水责任,实现流域保护“常治长效”。 全流域推行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精准认定了各县(市、区)治水责任,破解了流域治理标准不明,责任不清,协调难度大,推诿扯皮多等难题,推动了属地责任和“河长制”落实,加大了治水力度。截至目前,金华市共排查水体*****个,整改销号劣Ⅴ类小微水体****个;累计完成垃圾河整治***条****公里、黑臭河治理**条***.*公里;设立河长****名、治水督导员****名、“河保姆”队伍***支、“河小二”队伍**支、志愿者*.*万余名,****年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约谈督办促“水质变差”立行立改,今年*~*月,永康市章店断面因水质类别下降被市环保局预警通报,并挂牌督办,该市立即开展专项整治,*月份水质明显趋于好转,并达到功能区要求。 end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