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就业弹性:一个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增长*.*%,就业问题也广受各方关注。*月**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目前经济每增长*个百分点,将拉动近***万人就业。我们将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稳定和促进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专家表示,就业弹性是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其数值的高低反映出经济增长总量与结构的变化,而无论从分母看,还是从分子看,我国就业弹性呈现增长态势是没有疑问的。 就业弹性:一部增长的历史 据了解,就业弹性的变化决定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就业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成本构成就业的单位成本。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较高就业弹性对于就业和再就业增长更具现实意义。 就业弹性变动情况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早在****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关于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大型课题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波动较大。按*年计,“八五”时期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城镇就业净增**万人,“九五”时期增加至**万人,“十五”“十一五”时期约为**万人,进入“十二五”以来又有所提高。净增就业与人们常常提及的新增就业的主要差别在于,新增就业包括自然退出的一部分岗位,每年在***万~***万之间。 课题组由此测算,按照新世纪第一个**年的就业弹性考察,“十二五”期间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对应着不同的拉动就业人数。第一种情形是,平均经济增长率*%,拉动就业人数***万人。第二种情形是,平均经济增长率*.*%,拉动就业人数***万人。第三种情形是,平均经济增长率*%,拉动就业***万人。目前,如果就业弹性与过去**年基本一致,则至少要有*.*%或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速,才能保证就业基本稳定。 目前离课题组测算时间已经过去*年了,近*年的发展也表明就业弹性系数一直在增长。 分母:经济总量强结构优 先看就业弹性系数的分母——经济增长率。其实,从经济结构上看,***万人左右的数值是有强力支撑的。无论是****年全年GDP增速*.*%的总量增长,还是相关经济指标,都保障了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优化,自然就业好。 孟玮表示,首先,从实物量数据看。****年全社会用电量*.*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这是****年以来的最高增幅;煤炭在严控新增消费的情况下,消费仍增加*.*亿吨左右,天然气更是大幅增长***多亿方、增速**%以上;全年全社会货运量增长*%左右,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实物量指标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这些实物量数据可以有力支撑全年经济增长数据。 第二,从关联数据看。看三大产业,****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一产增加值增长*.*%。看三大需求,****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且在四季度逐月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全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增长*.*%。看就业和收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万人,比上年多增**万人。前**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而且这是在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万亿元的条件下实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无论按照GDP核算三种方法的哪一种看,支撑*.*%左右增速的数据都是匹配的。 第三,从国际组织预测看。今年*月初,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年中国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对中国****年GDP增速的预测值为*.*%~*.*%。这些国际组织的预测应该说有可比性和说服力。 如果说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少不了新经济的功劳。****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年全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生产活动“三新”经济增加值,也发布了****~****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那么,这些新增的统计将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专访时表示,为全面监测我国新兴经济发展变动情况,促进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客观认识我国“三新”经济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测算和发布了“三新”经济增加值和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从核算结果来看,****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近**万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个百分点。****~****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兴经济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宁吉喆认为,发布“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客观认识我国“三新”经济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已发布的“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总量还不够大,占GDP的比重也不是很高,说明我国“三新”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充分,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分子:就业整体趋稳结构优化 再看就业弹性系数的分子——就业增长率,其实,就业数据也能充分反映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增益。 孟玮表示,从就业形势来看,目前,全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是也面临一些新变化,可以说既有“稳”又有“变”。从“稳”的方面看,****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 岗位供给总体大于求职人数,据人社部对***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供求数据统计,****年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始终保持在*以上,四季度为*.**。从“变”的方面看,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面临下行压力,这种压力也会一定程度上传导到就业领域。再加上新增劳动力供给一直维持高位,像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万,较上年增加**万,再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 在看到就业市场的“稳”和“变”的同时,孟玮表示,我们还要看到我国就业市场的“潜力”。我国经济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特别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新动能加快增长,都将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拉动更多的就业岗位。 而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则认为,服务业、民营经济和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对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初步核算,****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吸纳就业能力更强,从而使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意味着吸纳同样数量的就业,不再需要过去那样的高增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变得更为重要。 二是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落实,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月份,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和*.*%,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就业人员*.*和*.*个百分点。 三是中西部地区成为就业增长的新支撑。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年,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就业增长。****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而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为*****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增速快于全国*.*个百分点。 在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条件下,****年我国就业保持总体平稳,实属来之不易。下一步要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和落实各项稳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多渠道就业,进一步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