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春风化雨沃野新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编者按:*月**日,《经济日报》**版刊发了经济日报记者与张家口日报记者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春风化雨沃野新———记河北阳原县驻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孙国亮》,张家口日报今日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经济日报记者 宋美倩
■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赵婧男****年元旦之后,河北张家口地区进入了一年中最为严寒的季节,阳原县四十亩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明泰坐在自家烧得格外温暖的土炕上掰着手指算 起了过去两年的收入账。“两年土地流转挣了****元,股金分红***元,前年我们老两口在蔬菜大棚打工挣了*****元,去年因为我生病收入少一点,也有*****元。从年收入****多元到年收入近*万元,这是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多亏党的扶贫政策好,也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杨明泰满怀感激地说。杨明泰说的好书记名叫孙国亮,是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他已担任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整*年了。倾情付出原来的四十亩滩村是个贫困村,全村***户中有**户是贫困户,占全村一半还多。村庄贫穷的直接后果是居住人口流失。从****年开始,四十亩滩村人口开始集中外出打工。“年轻人穷,不好找媳妇,无奈只能出去打工挣钱,短短七八年全村近百名年轻人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岁的汉子都算年轻人。”**岁的杨兆稳回忆过去的日子,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熬”,他说:“在这个地方,活一百年跟活一天一个样。” 村干部杨兆秀说: “电视上看到不少比我们村环境还差的村庄,通过发展产业都富了起来。我们非常着急,也与大伙一起商量着发展产业。 可没人能引进项目,也没处找启动资金, 改革开放都几十年了,我们村除了粮食够吃外,没有太大的变化。”****年春节过后, 看到右手打着石膏缠着绷带的孙国亮领着两名村干部来到四十亩滩村,百姓的心又 “活”了。同年刚入春, 孙国亮就召集村干部,准备流转土地,成立以贫困户为主的合作社,统一种植附加值高的大棚蔬菜,让村民 “土地流转得租金、 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营利分红金”。 ****年*月**日,四十亩滩蔬菜大棚项目终于批下来了。然而,由于前期要垫资,招标公告贴出很久也无人问津。那些日子,孙国亮走路都躲着人,生怕乡亲们问起他大棚怎么还没建成?好在孙国亮用人格担保, 终于说服一家企业,垫资建设。然而,大棚建设还没完工,企业就开始要钱。一天七八个催款电话打得孙国亮脑仁疼。他调侃说: “自己干了一辈子警察,倒成了 ‘老赖’。”无奈,孙国亮回学院筹钱,学院支持*万元,教工们又捐助了近*万元,在说服两名贫困户利用扶贫政策贷款**万元后,孙国亮再也筹不到钱了。于是,他打起自己好不容易攒给儿子出国做生活费的*万元的主意。知道丈夫想要拿这些钱垫资蔬菜大棚,妻子董晓娅哭了。 “我们吃点苦没什么, 可蔬菜大棚经营有风险, 投入没个底。一旦赔了,孩子在国外的生活怎么保证?” 是啊, 自己扶贫不能连累孩子。 正在孙国亮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接到了儿子全力支持的电话。得知孙国亮自己垫了*万元, 杨兆秀一夜没合眼。 “我没见过这么好的干部!要是大家都这么 ‘豁’得出去,村里早就富裕了!” 第二天, 杨兆秀把家里仅有的*万元也拿了出来, 扶贫工作队的韩涛、周涵分别从各自家中拿出**万元和*万元先垫上。垫钱扶贫的事, 不仅感动了村里的群众,也感动着他的学生。一名几年没有联系的学生,听说老师扶贫缺钱,立即主动打来*万元。 “孙老师想干的事,我们都支持!”孙国亮的岳父得知情况后, 拿出**万元积蓄并嘱咐, “国亮,扶贫济困是积德行善的事情,别辜负党的期望,好好干吧,我们全家都支持你”。三万两万,十万八万,借借还还……在孙国亮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这些年借过的**万元。他常跟人开玩笑说: “我不卖命干怎么办? 欠着好几十万元的外债呢!” 翻看着这些欠条孙国亮感慨地说: “这些人不是对我孙国亮有信心,是对党的扶贫事业有信心!”通过倾情付出, 四十亩滩村**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全村**户贫困户全部有股份, 其中有**户通过土地流转还获得每亩***元租金,有**户中的**人通过在合作社打工每月都有稳定收入。同甘共苦千辛万苦建成蔬菜大棚,没有专家指导怎么栽种可不行。孙国亮从市里请来农业专家,从大棚成本核算,到大棚科技管理,再到市场行情, 孙国亮要求所有村班子成员都要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孙国亮和他的伙伴真的成了设施农业的行家里手。西红柿大棚刚铺滴灌管道时,担心有的秧苗浇不上水,孙国亮一棵一棵地给秧苗滴水。 “死一棵苗就是*毛多钱呀。”怕村民笑话他太 “抠”, 孙国亮常常在中午人少的时候,顶着太阳趴在地上给不出水的滴管扎眼。夏天的大棚, 温度高达**摄氏度,为了观察研究蔬菜生长情况,孙国亮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湿透的汗衫全部贴在身上。村民调侃他: “一个夏天,孙书记一张脸,只有皱纹褶子里是白的。”有一年下暴雨,孙国亮带着大伙给大棚盖雨帘,不小心重重摔在地上,腰上的旧伤复发,疼得动不了。村民去扶他,他跟人家瞪眼睛: “不去放帘子,来扶我干什么! 把我扶起来菜能丰收吗?” 看着孙国亮一身泥水, 扶着腰, 慢慢挪回住处,很多村民都哭了。“孙书记把菜当命根子,帮助村里种菜比我们干自家营生都仔细。为了让白菜能多卖一毛钱,大冬天他和我们一起到集市上去卖, 脚都冻伤了。 这菜要是种不好,都对不起孙书记。”村民刘仲平说。驻村半年, 大棚蔬菜种得非常顺利,可孙国亮却因辛勤劳作,再加上生活没有规律,原本一个白白胖胖的教书先生,变成了一个又黑又瘦的农民, 体重减轻**多斤。“看着老孙一天天消瘦,我心中比自己生病还揪心。” 董晓娅含泪说: “每次与他视频我都会哭,他们三个大男人住在不挡风的大屋中,除了两张嘎吱作响的上下铺,一个又做饭又取暖的铁炉,啥也看不到。特别是冬天,人在屋里一说话,嘴边还冒着气, 穿着羽绒服, 鼻子冻得通红。”“孙国亮腰不好,挨冻受寒是大忌。”董晓娅心里琢磨着, 与其自己在家担心,不如搬到村里与扶贫工作队一起住,这样至少能让他们按时按点吃口热饭。就在孙国亮驻村不到半年时,董晓娅带着行李来到四十亩滩村,开始了夫唱妇随的扶贫生活。现今,四十亩滩村委会里十几米长的条桌上,排列整齐的扶贫档案就是董晓娅的 “代表作”。 为了这些档案, 孙国亮两口子不知熬了多少夜。孙国亮打眼,董晓娅穿线,她说自己在四十亩滩村把一辈子的针线活都干完了。夏天,孙国亮每天早晨*点准时去大棚干活, 一干就是一天。 董晓娅不理解:“你快**岁了, 腰又不好, 大棚里有工人, 你为什么还要天天去?” 孙国亮给媳妇算了一笔账。 “雇个带班的,一年工资就要*万元,雇个男劳力,一年又是*万元。我一个人既带班又干活,这一下就能节约成本近*万元,省下的钱就是合作社赚来的。”听完老公算的这笔账后,董晓娅也常常去大棚帮忙。有人夸她能吃苦,她淡淡地一笑说: “我多干一点, 他就少干一点。”第一书记与村民同甘共苦,妻子与丈夫同甘共苦。看到孙国亮一家这样真心诚意地为村民谋利,四十亩滩村的人哪能不动情。 “孙书记一家舍家贴财帮助四十亩滩村百姓脱贫,如果再不积极配合还能算人吗?”四十亩滩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奋进。蔬菜大棚临时需要帮忙,大伙随叫随到,绝不偷懒。有付出就有收获。 ****年春节前,成立不到一年的蔬菜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户贫困户每户分得***元红利; 还有**户贫困户共拿到土地流转金*****元,**户贫困户中的**人在合作社挣得薪金*****元。看着乡亲们个个高兴地数着钞票,孙国亮再也抑制不住,回到住处,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爱心永驻****年春节前, 孙国亮所在学院党委收到四十亩滩村**名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联名感谢信。信的结尾写道: “****年, 村里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很繁重, 如果在此时更换第一书记有可能影响到村里工作的连续性, 希望能将孙国亮这样的好书记多留一段时间, 让全村百姓顺顺利利奔小康。”看着**个红手印, 学院领导苦笑着对孙国亮说, “国亮,这不是 ‘感谢信’,这是 ‘挽留信’啊,村里需要你,学院也需要你,去留你自己决定,党委都支持”。那年春节,孙国亮过得并不舒坦。去留之间, 他反复权衡。 最后他对妻子说:“我如果现在回学校, 万一合作社搞不下去,我对不起乡亲们也对不起自己。”****年春节刚过, 孙国亮回到了奋战一年的四十亩滩村。那天,村里的鞭炮声比过年还响亮。再次回村的孙国亮以更大的热情谋划全村的发展大计: 村里大棚蔬菜搞起来了,能不能向无公害生产迈进;卫生环境太糟糕,能不能将全村街巷道路硬化;村民赌博、迷信等陋习很多,要抓紧启发教育;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建立保障机制……发展无公害蔬菜需要有机肥,孙国亮到附近养鸡场联系买肥料,当他看见鸡场员工往饲料中掺菜叶, 一瞬间他有灵感了:种有机蔬菜需要用鸡粪,蔬菜种植中产生的废弃菜叶,可以用来养鸡,这分明就是一个养鸡肥田、肥田种菜、剩菜养鸡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于是, 村里的****只华北柴鸡在拔秧休棚后的蔬菜大棚中安了家,除了充分利用大棚中的菜叶外,孙国亮与村两委商量决定,在村边租用*亩个人用地再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这样不仅方便本村大棚菜和周边种菜村民交易,使大家的蔬菜都能卖个好价钱,而且还可将市场交易后留下的菜叶作为鸡饲料,一举多得。****年蔬菜丰收, 大棚菜收益达**多万元, 除了给村民分红、 还借款之外,盈余**万元。 今年元旦前后, 四十亩滩村第一批柴鸡出栏,每只价格***元,没承想却成了抢手货,三五天工夫就被预订一空。村集体经济有了收益,为村民办实事的底气就足了。 近年来, 村里**户贫困群众住上了温暖的新房;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实现拓宽硬化, 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里专门拿出资金设置了清洁卫生公益岗,让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困难群众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致富;村集体建立专门支出项, 为每位村民补助***元医保费用……与此同时,通过农民讲习所、村民联谊会、爱心家庭勤劳致富能手、孝老爱亲家庭评比等活动,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觉悟也正发生变化。村干部杨子胜介绍说, 刚开始村里也有 “刺头” 对建大棚和经营管理说三道四, 不相信有这样的干部垫这么多钱为村里建大棚, 怀疑里面有 “猫腻”。 可是*年下来, 看到孙国亮把心掏出来为村里干实事, 村民被深深感动, 打心眼里服气。春风化细雨, 沃野换新颜。 孙国亮和他的同伴们通过无怨无悔, 忘我无私的投入, 四十亩滩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去年底, 全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掉了 “贫困帽”, 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年的****元上升到****多元。看到这些变化, 四十亩滩村的百姓希望他们的主心骨孙国亮不要走。 无论孙书记走不走, 他的爱心已经转化为扶贫攻坚的沃土, 四十亩滩村产业脱贫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村民的生活会越过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