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成都高新石室学子的民乐时光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高新要闻成都高新石室学子的民乐时光****-**-** **:**来源:融媒体中心浏览量:次A+A-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悠扬的琵琶宛转的二胡,勾勒出低呤浅唱的旋律;锣、鼓等打击乐器一齐上阵,观众眼前便浮现出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一曲热烈欢快的《金蛇狂舞》烘托出浓浓的年味。
这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璀璨星途,追梦起——四川少儿艺术团选拔赛”的比赛现场,****年**月**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民乐团凭借这支聂耳名曲,一举夺得桂冠。
从初赛到决赛
紧张和喜悦交替“狂舞”
****年**月**日,隆冬时节,成都淡淡的天空透出缕缕明媚的阳光,几朵浮云悬挂高空,成了蓝天最漂亮的点缀。这一天,是成都人都很重视的冬至节;这一天,也是石室天府中学民乐团重要的一天,他们要在这一天参加四川广播电视台举办的“璀璨星途,追梦起航——四川少儿艺术团选拔赛”的决赛。
民乐团负责老师伍勇带着这群再熟悉不过的孩子们,前往四川广播电视台。看着窗外的阳光,他内心一阵喜悦,他相信明媚的阳光会给人力量,也会让孩子们做出出色的表演。为了让大家不至于太紧张,他和孩子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对这次比赛,伍勇比所有人更关注、更重视,因为他为此付出了太多,他希望付出得到肯定,更希望民乐团的孩子们能有所得、有所悟,这大概是所有教育者们的期盼。
到达目的地后,孩子们笑着闹着跑到电视台前拍照。厚厚的羽绒服里包裹着他们的演出服,演出服以白色为主色调,女孩衣服红色点缀,男孩衣服蓝色点缀,中国红和青花瓷蓝,正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显现,大留白又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像一些民族乐器演奏时的空灵幽远。
三两下拍完照,和阳光做个简单的告别,一群人进入了候场区。
时间还早,在伍勇的招呼下,孩子们迅速拿出乐器,准备赛前训练一会儿。徐子惠咿咿呀呀地拉着二胡,谭默涵有节奏地敲打着小鼓……大家神色如常,和在学校民乐团教室的表演一样。
为了做好表演前的准备,每一个乐器都被老师反复检查、帮着校音。现场的氛围紧张,但大家都各做着各的事,那内心紧张又在专注地准备中悄悄散去。
这让伍勇想到了大概一个月前的初赛,初赛时,孩子们都还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都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轮,都还有一些忐忑,一个月后的决赛现场,他们更自信、更大方了。初赛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也给了伍勇等老师信心和力量。所以,这一晚的决赛,肯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终于轮到石室天府中学民乐团上场了,脱去厚厚的外套,露出漂亮的演出服,大家专注地看着指挥老师伍勇的手。
手一起,悠扬的乐曲旋即飘出,一曲《金蛇狂舞》响彻四川广播电视台的演播厅。琵琶、中阮、古筝、扬琴、笙、竹笛、二胡等不同的乐器有韵律地配合着,坐在最前排的徐子惠作为二胡首席专注地拉着琴弦,站在最后一排的魏默涵在节奏中敲打着小鼓,弹琵琶的孩子们拨动着琴弦……
这一曲《金蛇狂舞》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让人听后不由自主地摇头晃脑,好不惬意。
一曲表演完,伍勇松了一口气,孩子们的表现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样的表演对得起平时的辛勤训练,对得起老师们的付出,也对得起孩子们年少青春的时光。让伍勇和孩子们想不到的是,表演打动了在场的评委,他们给了这次表演高度的评价,意犹未尽之时,竟还提出让孩子们再演奏了一遍。
听到这话时,丝丝喜悦悄悄爬上了伍勇的眉梢,也爬上了孩子们的眉梢。
果不其然,****年*月*日,曹学军副校长和伍勇老师代表学校前往四川广播电视台领奖,民乐团在本次选拔赛上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特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排练场上
民族乐器背后的故事
不同的声部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乐器又展示了不同的气质,成都石室天府中学民乐团的孩子们喜欢民族乐器,在民族乐器里,他们感受到了精神的喜悦,收获了友情,更得到了肯定。
虽然决赛过去了将近一个月,但伍勇和孩子们依然记得评委的话:“《金蛇狂舞》作为我国民乐合奏的传统保留曲目,今天伍勇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的精彩演出,充分展示出了乐团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统一性。我们几位老师都注意到,指导老师对所有同学细微的乐器处理及情感的变化,拿捏得非常到位,比如像二胡声部的弓法。演奏整齐划一,这一点也是优点,并且能够突出民族的特色,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民族乐器。从整个乐器的把握程度来讲,也是非常准确的,给人展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活力,使我们所有的评委感到非常满意,谢谢你们的精彩演出!”
评委提到的二胡声部里,徐子惠是耀眼的一个,这个正在读高二的女生说话温温柔柔,但二胡一到手上,又显露出不一样的精气神来。在民乐团里,她是二胡首席,如今也算是民乐团的老成员了。
高一才加入民乐团的她已经学了多年二胡,“我从小学就开始学二胡,起初是父母让我学的,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后面练着练着就喜欢上这种乐器了。”她觉得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能表达的情感很多,她喜欢这种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感觉。
也正因为喜欢,她和二胡声部的同学每周都会单独找个地方苦练。这次比赛是一个契机,也是一次考验,他们常私底下一起练习、一起切磋、一起磨合。对于这次的完美表演,她觉得是一个惊喜,是对之前苦练的肯定。说起这些,徐子惠不由得笑了起来,二胡于她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器乐了,她已经和二胡融为了一体。
谭默涵是高一的学生,到民乐团才半年时间,就遇上了乐团参加这次的大型比赛,他觉得这样的比赛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历练。谭默涵是成都石室天府中学的艺术特长生,擅长的乐器很多,这次赛场上,他演奏的是打击乐小鼓。
小鼓是他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的乐器,为什么会选择打击乐,因为觉得打击乐好耍,当兴趣变成爱好,就成了他的特长。
说到这次为比赛准备的训练,作为特长生的他总是轻描淡写,“为比赛的训练还好”“比赛曲目多练练就行”,甚至对于得奖,他觉得对初一的学弟学妹意义更重大,这样的性格和他的乐器小鼓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共性。
琵琶、唢呐等声部的学生们也都会私下一起训练,每周三下午则是他们一起合奏的时刻。伍勇每周三下午都和这些孩子在一起,每一个孩子他都熟悉,为了这次训练,他花费了很多心思。有些声部的孩子平时训练很不错,但一合奏就出问题,这让他有些着急,比如说琵琶声部有段时间总是抢拍,他不得一次又一次陪着孩子们练习,帮他们找准节拍,克服抢拍的困难。
由于乐团牵涉十多种乐器声部,伍勇并不是所有器乐都擅长,所以学校特聘请校外乐器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民乐团在演奏上更精进。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如今再回头看,伍勇感到很欣慰,他觉得陪伴孩子的过程是快乐的,他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延续石室文脉
将民乐进行到底
一直以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都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所以在学校创办的第二年,就成立了民乐团。
“民乐是中国的国粹,民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为了弘扬民族音乐,特成立了民乐团。”伍勇说。这个成立于****年的学生社团已经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
每年*月学校开学季,伍勇就要开始着手民乐团新成员的选拔工作,来报名的成员都是具有一定民乐基础的学生,当然还有学校特招的艺术特长生。
“目前民乐团有**人,成员在**岁至**岁之间的初一至高二的学生,每周三下午学校有两节固定选修课,民乐团会在学校特设立的民乐教室进行训练。”民乐团训练教室比较大,开阔的场地适合放各种乐器。这里是伍勇的“主战场”,这里也是民乐团学生最常来的地方。“我是****年来石室天府中学的,当时没有负责民乐团,****年才开始做这项工作。”
自从担任民乐团负责老师后,伍勇就主要负责学生平时训练,协调乐团与班级,与学校的关系,带学生参加比赛,比赛时指挥乐团。这一次决赛,伍勇就是乐团的指挥。
在担任民乐团负责老师的*年多时间里,伍勇一直陪着学生成长,守着学生学习。陪伴不难,让他觉得最为难的是乐团成员的抗拒。“练习很枯燥,也很累,加上文化学习的压力大,有些同学就有退出不学的想法。”遇到这种情况,伍勇会和孩子们慢慢沟通,找班主任、找家长了解情况,他也曾经在求学阶段遇到过这样的困难,但每次演出的成功都能化解这一路的艰辛和痛苦,最后结出硕大的果实,他希望孩子们能挺过这个难关,走到收获时的喜悦。
还有一种苦恼是时间不够,中学生尤其高中生的时间紧张,学生练习时间不够,所以大家只有“见缝插针”,课间操的半个小时被利用上了,下午放学到晚自习的时间也被利用上了。
把零碎的时间收集起来,训练的时间就多了起来。伍勇为每个声部的学生配了一把钥匙,按照时间对琴房进行时间分配,“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都住校,在学校练琴的时间非常关键,所以必须分秒必争。”
在分秒必争的时间里,孩子们在伍勇的带领下练习了《步步高》《彩云追月》《茉莉花》等经典曲目,每一次合奏的时间里,孩子们都有一次成长。就如徐子惠所言,在民乐团里,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因为兴趣爱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努力而收获了掌声,这是学生阶段最大的收获。分享:*阅读下一条新闻排行日榜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