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神经内科召开科研、教学工作推进会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提高科室科研、教学水平,推进学科发展,神经内科于*月**号下午*点在科大附一院南区南区会议中心二楼第二会议室召开神经内科科研、教学推进会,旨在全科范围内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襄科室发展之计。与会医护人员针对科研、教学、学科发展踊跃发言,献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很有见地的建议,会议由汤其强教授主持。 李淮玉主任医师首先发言,她指出,临床医疗及教学可对标北京协和医院,抓好临床基本功及疑难病例讨论,使用国际公认的神经科各种量表,对疾病进行量化,量化指标后再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形成论文、成果才能得到国际认可。高年资主治医师特别是副高以上人员要明确亚专科方向,加快亚专科诊疗研究团队组成、培育、建设,除已有的介入亚专科外,包括神经感染免疫、运动障碍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睡眠障碍、神经变性病及认知障碍等方向均要加快培育,尽快成形亚专科团队。 汤其强教授强调,为落实大学及医院的发展思路,推进科室科研、教学、学科更好更快发展。他从人才、科研、教学、学科发展、个人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注重现有人才培养,大力提升现有人才的学历层次,按需引进人才;二是临床科研对接基础研究,力争多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病例报告,使科研论文特别是SCI论文量有一个较大增长;积极申报课题,包括国自然、省部级、厅级课题;依托科大脑衰老和脑疾病研究中心,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三是推进临床神经病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申报神经科专科医生培训基地; 四是加快亚专科诊疗研究团队培育,给青年骨干成长提供空间。 陈育华以自己成长的经历为例,指出一个医生应在做好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从临床中找寻科学问题,不断深入,从临床科研逐步深入到机制研究,这样就能逐步成长为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自己从神经变性病的便秘,逐步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神经变性病的内在关联机制,从而走上了科研之路。 吴元波、吴燕、吴蕾、王怀明等多名副主任医师也纷纷积极发言,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科室科研团队内部进行初步分工,一部分以临床为主,兼顾科研;一部分以科研为主,兼顾临床,分工协作,更快推进学科发展;加强与国内一流神经科的联系,多举办学术沙龙,交流互动;根据个人特长明确自己的亚专科研究方向,加入自己的亚专科诊疗团队;多举办与国内顶级医院的视频交流会;加快建立临床数据库,并加快亚专科诊疗科研团队建设,以团队的力量和平台带动每个成员的发展。 任海燕、管文娟、陶菊、胡海颖等神经科护理部同志也纷纷积极发言,献计献策:表示医护一体,量表、随访等资源共享,帮助护理科研开展;希望科研能力强的博士针对护理部进行科研相关知识讲座;参与医疗疑难病例讨论;多送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前沿知识;护理也制定相应的亚专科方向,形成亚专科诊疗研究医护团队。 汤其强最后总结,医、教、研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临床医疗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是一体;科研是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教学是传承,培养人才梯队,从而可持续发展。科室发展靠大家,大家发展靠科室。通过同仁们的努力,大家群策群力,休戚与共,把我院神经内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学科。(神经内科 荣玉婷/文 、吴燕/图 汤其强/审核) 责编:吴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