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攻坚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看着刘成慧拔出注浆管,其他工友相互配合着在第二道密闭墙上堵眼儿、抹灰,田庆利长舒了口气。他知道,**号轨道下山、**号运输下山施工密闭墙的攻坚战终于胜利结束。
*月*日一大早,******老石旦煤矿通风队分管生产的副队长田庆利,就接到了矿上安排的一项艰巨任务:带领生产班成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号轨道下山、**号运输下山密闭墙的施工。
原来,该矿**号煤辅助运输巷技改完成后,为使用新的通风系统保障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位于矿井旧系统最低处的**号水泵房的设备被提前全部拆除。但旧系统**层的钻孔仍然向原**号水泵房排水,而且水位在不断上涨。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直接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经矿上研究,在**号轨道下山、**#运输下山各施工两道密闭墙、中间填充甲乙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接到任务后田庆利感到了压力和肩头担子的重量。他清楚,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这是一场考验工友体力和耐心的决胜局。因为按照平常的工作进度,完成这项工作最少需要**天,但水位上涨的速度显然不允许这样干。他想,自己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接受考验的时刻到了,在困难面前,一定要负责任、有担当。
他在心中迅速谋划着施工工序,然后召集生产班的**位工友开了个动员会。让每个人都明白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并提出激励措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每道工序的单位工程量的工分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比例上调。既给每个人肩头压上担子,又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他把**位工友分成两个班组,每天接替作业。每个班组又合理分工,有人负责从井上备料、下料,有人负责从卸车点向施工密闭的地方倒料,有人负责和沙子水泥,有人负责砌墙,形成一条龙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堵密闭墙的工作量在地面可能不算什么,但在百米井下施工,工作强度确实惊人。开始施工密闭前,需要拆除密闭范围内所有钢梁、棚子,由于施工巷道顶板压力大,为保证安全,田庆利带领工友们先在两堵密闭墙的外侧用*.*米长、**厘米见方的方木纵横架起木垛用做临时支护。随后,工人们将每块**多斤的料石****多块、**吨沙子、**吨水泥、**吨高水速凝料等材料从地面装运到井下卸车点卸车。施工地点无法进车,要靠人力肩扛背驮将所有材料从卸车点背运到***多米远的施工密闭的地方。
“小闫,看你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赶紧去旁边歇会儿。”在施工现场,看到身材瘦弱的工友闫建荣已经累的有些脱力,一旁的田庆利上前抢过了他手里的铁锹,开始和泥。
其实,田庆利自己又何尝不累,这两天他待在施工现场的时间比谁都长。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来到井下,巡查所辖通风、供水等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排查施工地点的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自己消除的就自己消除,需要工友配合的及时组织人员处理。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到施工密闭上,哪道工序忙不过来,他都会赶来帮忙。背料、和泥,砌石头,样样工作都有他的身影,同时对沙子水泥配比和砌墙质量进行监督。看到田庆利每天在现场身先士卒,其他工友也都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谁需要帮助时,也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每天跟完白班,别的工友都升井了,他还要留下来整理一下现场,做些文明生产,然后和夜班的工友一起忙乎,确认每道工序都安全顺利地开始推进,叮嘱好工友们注意安全、保证质量,他才升井。升井后还要思谋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和运输队等单位提前沟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避免第二天出现窝工现象。
两处下山各完成第一道墙后,紧接着又在间隔*米远的地方施工第二道墙,并在墙体最顶端预留注浆孔。第二道墙施工完成后,要由注浆孔向两道墙之间的空隙填充**吨左右高水速凝材料组合成的甲乙料。高水速凝材料颗粒小,不能入眼,配料和泥时又呛又有危险。田庆利和党员刘成慧主动承担这项任务,带领工友彭俊平互相配合着配料、加水、注浆。待全部工序结束时,几个人除了防尘口罩和防护眼镜的部位能看出本来面目,其他部位都已经落满了白灰。待扫尾工作做完,田庆利又组织大家对密闭效果进行测试,一切正常。
大家齐心协力,原本计划需要**天才能完成的密闭工作只用了整整*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所有工序。赢得攻坚胜利的田庆利和工友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