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北打造一条流动的文化旅游带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本报记者探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问津园”与“武清运河旅游带” 坐落于河北区的“问津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日前,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走基层、看文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宣传采访团深入我市武清区、河北区、西青区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实地,采访报道项目进展和建设情况,展示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复原“问津园”部分遗迹再现历史文化胜景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红桥区与河北区交界的三岔河口,有一个大运河文物保护标志碑,流经天津的大运河被分成南、北两段并与海河交汇,经****年的裁弯取直后北移,成为今貌。此地是天津运河文化的代表,也是近年来河北区重点建设的旅游观光带。依托运河文化,河北区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生态景观建设中,让市民体会到了文化与园林相融合的意趣。“沿河经济”是河北区重点发展战略之一。近几年,该区以探索历史文化名园为新思路,依托北运河文化带,有机结合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使北运河沿线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居住功能日趋合理,成为一张张区域名片。河北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北运河历史厚重,尤其是近代形成的淮军军旅文化、徽商文化、名人寓居文化、近代新式教育等颇具特色,是“近代文化看天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河北区积极加强北运河沿岸科学性保护利用,实施河畔变美工程。****年建成的北运河带状公园经征名,首段工程定名为“问津园”。根据史料记载,该区复原了清代“问津园”部分遗迹,再现天津历史文化胜景。重建并新近开园的“问津园”曾为津门名园,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是天津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私家园林别墅,为津城大盐商张氏家族所建,原址位于津城金钟河故道、锦衣卫桥(今中山公园以南)。在位于北运河带状公园内的问津园新址,依据文献资料和诗作记载,在设计中采用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和思路,着意体现其精致清雅的意境和文人造园的神韵。全园由入口广场及浣烟沉碧、遂闲雅叙、篆水映月、垂虹潋滟四组景观组成。投**亿元建运河旅游带市民休闲有了好去处北运河是大运河北段的统称,主要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全长*** 公里,其中武清段长**.* 公里,纵贯武清* 个镇** 个村庄,是连接京津的一级河道。****年启动北运河武清段开发改造工程,北起龙凤河八孔闸,南至黄庄老米店闸,河道总长**.*公里,规划开发最终面积约**平方公里。据介绍,为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早日实现京津冀北运河段旅游通航,武清区已投资**亿元对北运河进行筑坡、景观绿化、节点建设等工作,积极打造**公里的“武清运河旅游带”,已经初步形成了南部休闲运动、中部夜景观光、北部休闲度假的北运河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河道清淤、拓宽,对堤坡进行绿化、生态补水,部分河段已实现旅游通航。通过对两侧滩地和两堤之间进行景观绿化、果树种植、沿线设施农业建设带建设改造,带动了沿线近**个镇街的发展,现已建成休闲旅游驿站、津北森林驿站等*个度假项目、**个农业休闲项目和**家特色农家院,并在运河沿岸建成了**公里长的骑行绿道,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设立了旅游指示牌,兴建了停车场。同时,加大力度对沿岸进行绿化,在全长**.* 公里的沿线种植树木*****亩,包括银杏、西府海棠等景观树,植树** 万株,建成郊野公园、中草药园、百花园等景观,成为京津冀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在武清城区中部,有一条长约*.*公里的运河文化长廊,长廊设有休闲走廊和亲水平台,并建设有艺术雕塑、碑文题字、夜景灯光等,成为“武清运河旅游带”中一道靓丽风景。文化长廊以益寿亭和御碑亭为中心,以画卷形式展现运河历史文化特色。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