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总结40年络病学研究成果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日前在北京开幕。陈可冀、陈凯先、葛均波、高润霖、张运、宁光、吴以岭、于金明、孙颖浩等**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越南、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共两千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超过*****名医学界同仁同步收看会议盛况,为历年来影响人数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一届络病学术盛会。在大会主论坛环节,作为络病学科创立者和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作题为《络病学研究**年回顾与展望》的专题报告,系统回顾了络学研究**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形成我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团队**年来,吴以岭院士始终致力于中医络病学术及临床研究,吸引了一大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专家学者,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通过发挥络病研究团队高层次人才专家优势,加强各级学会和国际学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与络病学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络病学国际学术交流。从****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成立至今,已建立起遍布全国的省、地市络病专业委员会,脉络学说指导建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创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年至****年间,络病理论与创新中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先后获批成立,围绕络病理论传承创新临床重大疾病证治规律、中医新药研发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多年来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领军人才计划”和高端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络病学国际学术交流也如火如茶。迄今为止,越南、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成立络病学学会,并不定期举行络病高峰论坛、络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地区)中医络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合作与发展。获得一批国家级研究成果络病理论创新研究是近年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范,吴以岭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国家***、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围绕络病理论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一批国家级研究成果。中医络病学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成为包括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全国**余所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硕士生的学习课程,累计近十万名医学生受益。通过整体思维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在基于近三千年络病防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共同构建的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临床研究由心脑血管病向内分泌、肿瘤、呼吸等多系统疾病延伸,显著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开辟了慢病防治新途径。在“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五位一体的创新中医药转化新模式推动下,研发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连花清瘟胶囊、津力达颗粒、养正消积胶囊等**余个创新通络中药,其疗效得到了大量基础及循证临床研究的证实,在我国对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型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个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个列入国家基药目录,*个列入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颁布的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个专利中药年销售超过**亿元。连花清瘟胶囊更先后**次被纳入国家级流感防治方案推荐用药,成为病毒类呼吸道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性中成药,显示出络病理论创新的巨大临床价值。通络中药先后荣获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余项。络病学研究仍在向更深入的领域进军。不久前,河北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这既对开辟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理环节临床治疗有效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年络病学研究的薪火传承。络病学国际合作研究方兴未艾随着络病学研究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多家国际医学科研机构相继与吴以岭院士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对通络方药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发现,通络中药养正消积胶囊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黏附与迁移,可抑制体外血管生成,可防治腹部肿瘤发生腹膜转移,英国BBC对此报道称”中医药带来癌症治疗希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可能成为癌症患者取得治疗新进展的关键”。还有大量络病学国际合作正在开展,美国杜克大学以及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医疗机构已经加入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中;连花清瘟胶囊的美国FDA二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在内的*个州共**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展;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展的“通心络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课题,以及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合作开展的”中药肌萎灵冻干粉质量及作用机制研究”课题,均列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与荷兰莱顿大学合作的“复方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联合研究”列入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并围绕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领域开展合作;“密西西比大学-以岭天然药物研究院”将围绕中医药临床中心、药代检测、新产品研发等开展深入合作。络学研究创新的丰硕成果开拓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途径。随着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以及不定期开展的中韩络病论坛、中俄络病学术论坛等带来的国际学术交流,英文版《络病学》在世界各地发行,《络病学》英文课程在新加坡中医学院、南洋仲景学院等海外高等医学院校开课,多个国家民众通过了解络病理论认识了中医药,更认同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一批通络中药已经进入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市场,在国际市场中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