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聚焦光伏发电政策新变化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和国家能源局就****年如何调整光伏管理办法组织了密集的政策讨论。讨论也释放出新的信息:****年的光伏发电,从指标、规模、电价到补贴,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业内人士如何解读和预测这些变化?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国家能源局希望****年国内光伏市场能够稳中求进。政府文件的措词严谨,稳中求进,可以理解为****年的国内光伏装机市场不低于****年水平。****年光伏装机是**吉瓦。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包括****年完全新增的指标、未建成的光伏领跑者项目和扶贫项目,以及历年遗留的已建成但无指标项目。这个核算办法跟很多企业对市场的预估会有不同,制造企业更关注出货量,已经建成但是没有指标的项目不在考虑范畴之内,但是这些项目也会纳入****年新增的规模中,所以统计口径的不同也造成了大家对****年市场预测的分歧。新政竞价的规则核心,是能源局要通过竞价来控制补贴总额,以实现定量的补贴总额尽可能多地支撑项目。先由各省市组织项目申报的竞争,然后根据申报国家补贴上网电价对照标杆电价的下降额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举例说,某项目的标杆电价是*.*元,申报的电价是*.*元,则是下降了*.*元,但如果申报电价是*.**元,那么就下降了*.**元,该项目的排序就会更靠前一些。因此,是按照降价的幅度进行排序,不完全是按照申报的电价的高低来排序。按照这种排序方法,要进入财政补贴名单,各省还会拼尽全力基于标杆电价往下竞价。 另外,还是要结合其他相关政策来看,第一个是电价政策的文件,它明确了每季度电价要下调一分钱。另外,我们还要等待明确补贴分配的文件。之前有传言,****年项目的补贴将不再拖欠,财政把每年新增的可再生资源的附加费都拿来解决当年新增的项目,老项目暂时先放在那里,这对于企业现金流和核算收益非常重要。传言是否成真,仍需等待政策明确。 安信电新首席分析师 邓永康 从****第四季度到现在,尽管国内的电价政策和指标没定下来,但海外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国内产能规模排名前十的组件企业,****年上半年订单均已签满,甚至部分企业已开始签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订单,且大部分订单都是来自海外市场,这进一步验证了在海外强劲需求的带动下淡季不淡的事实。光伏“***”政策后,产业链价格下降了超过**%,海外市场的需求很快释放出来。 中长期来看,海外多个市场已进入平价周期,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海外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吉瓦级市场。海外很多区域是需求驱动型市场,就是因为发电成本低了,装机意愿自然释放出来。 由于需求旺盛,价格方面也出现小幅上涨。受春节因素影响,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出现减产甚至停产,而在海外旺盛需求的带动下,光伏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企稳回升。伴随海外需求的持续强劲以及国内第三季度旺季的到来,产业链相关环节价格有望维持坚挺,制造企业的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 业内专家 王淑娟 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光伏电价政策将进行三个微调。 首先,由原来的调整*次变成调整*次。考虑到光伏项目分配完成应该在****年第二季度,因此光伏标杆电价的调整,由原来的*次(二、三、四季度各一次)变成*次(三、四季度各一次)。因此,不同资源区的标杆电价变成:第一第二季度:*.*元/千瓦时、*.**元/千瓦时、*.**元/千瓦时;第三季度:*.**元/千瓦时、*.**元/千瓦时、*.**元/千瓦时;第四季度:*.**元/千瓦时、*.**元/千瓦时、*.**元/千瓦时。 其次,获取电价时间节点依据发生变化。原政策是以获得指标的时间确定电价,只要在四个季度内建成,就可以执行当时的电价,这样会导致很多项目故意拖到****年并网,以寻求更低的成本。按照国家能源局讨论的方案,为了引导尽量多的项目在****年并网,新政策将以并网时间为节点,企业承诺在哪个季度并网,就按照哪个季度的电价为基准进行竞标。 最后,并网顺延电价降低更人性化。考虑到企业获得指标可能到第二季度末,要赶在****年底并网,真正的项目实施时间只有半年(含冬季冻土期),因此,尽管企业全力推进,但仍有些大型项目不可避免的会顺延到****年。考虑到这一情况,顺延一个季度,电价降低*分钱;如果顺延两个季度,则降低*%。 与此同时,业内在三个关键问题上也存在争议: 第一,户用光伏指标到底给多少? 从补贴占用角度,不宜太多。户用度电补贴为*.**元/千瓦时,且不竞价、全年保持不变。补贴金额相对较高,所需补贴资金就较大。 有人提出户用光伏指标为*吉瓦,按照****小时考虑,则*吉瓦所需补贴金额为:*×*.**元×****=*.**亿元。如此,留给剩余项目的补贴金额仅有**亿元。 从保证市场平稳发展角度,不宜太少。****年全国新增户用光伏约**万套,****年约**万套。按照**千瓦/套考虑,*吉瓦大约为**万套。 第二,是否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单列? 有人认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一般规模为*兆瓦以下,甚至*兆瓦以下;地面电站动辄**-***兆瓦,甚至更大。*兆瓦的小项目跟***兆瓦大项目放在一起,怎么竞争? 另外,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为*.*元/千瓦时,最大降幅为*.*元/千瓦时;而很多地区地面电站的度电补贴在*.**元/千瓦时以上,理论降幅可达*.**元/千瓦时以上。在以降幅大小进行排序的情况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没有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理由,有观点认为,应该让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单独竞争。 然而,如果单列的话,又产生了新问题。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多大规模合适?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投资商肯定认为越大越好;地面电站投资商则认为应该少给一些。如何合理分割,值得商榷。 第三,存量建成无指标项目如何对待? 如果允许存量项目占用****年的指标,肯定要大幅影响****年新增规模。存量项目尽管投资很高,如果愿意以*.**元/千瓦时的补贴强度竞价,却不让其占用指标,反而让以*.**元/千瓦时补贴强度的新项目占用指标,是不是也不合理?因此,让存量项目公平参与竞争理由似乎也很充分。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