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改革”出现105次为历年之最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是如何起草的?如何理解报告中的重大政策举措?国务院新闻办邀请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报告起草集众智、汇众力黄守宏说,直接参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修改的近*万人,其中包括****多位地方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两会的****多名人大代表和****多名政协委员,还有其他有关人士。这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施政理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字,比去年少了***多字。”黄守宏说,报告对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网民建言,都是逐条研究、反复斟酌,能吸收的尽量吸收。今后几天,将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继续进行修改。“改革”出现***次为历年之最黄守宏说,“改革”在今年的报告出现了***次,可以说是历年之最。“市场化”出现了**处,“市场主体”出现了**来处。在文字篇幅有限的情况下,用较多的篇幅、较高的频率出现这些词,不仅是为了表明一种决心、一种宣示,也是表明政策的取向、工作的导向。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黄守宏说,报告提出了很多措施,既是改善民生的措施,也是促进发展的措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在民生方面,报告提出了促进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黄守宏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政策,大体上将使****万纳税人无须再缴个人所得税;实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覆盖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黄守宏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紧张的情况下,今年保障民生的政策更加有力,保障基本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该办的民生实事一件也没有少。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浓郁民生情怀,也是中国发展制胜之道。当然,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新华社记者 赵文君据新华社北京*月*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