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河桥头: 德清人的集体记忆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begin  近日,阿梁的《永远的河桥头》经德清主流媒体的刊播,引起了德清人的广泛关注。一张张武康河桥头的老照片,像是打开了广大中老年德清人的记忆闸门,好像有无数的情感被倾诉了出来。  “这个地方好熟悉啊,我年轻时还在河桥下面的船上露宿过一夜呢。”有这种感叹的人,不是“老武康”,而是许多从德清中东部来武康运载化肥的农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伙伴们摇了半天的船,来这里装运氨水,是德清农民劳动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如今,人们随着时间的远去,看到河桥头的老照片,这些“有故事的人”,自然触景生情,在微信朋友用转发的形式表达情感。  老照片中,人来车往的老河桥,车辆堵成一锅粥的河桥南侧三岔口,简陋的武康老车站,以及河桥下被农船挤得水泄不通的英溪河,每一个场景都是中老年德清人熟悉的生活过往。  “好的,在河桥头等。”如同接头暗号的短句,不知被多少德清人在外出时反反复复使用过。河桥头,可以说是德清人的集体记忆。无论是水路和陆路,河桥头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特殊地点。它既是船运水路的尽头,也是当年德清公路最重要的交会点。只要是乘汽车走出德清县境,无论去杭州、湖州,还是上海、苏州,河桥头是大多数德清人的必经之路。  ****年,德清县与武康县合并成新的德清县。河桥头,成了当年武康、德清两县加快融合的“酒窖”,不同的方言、劳动成果、生活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充分交流,相互融合而“发酵”。经过河桥头的“酵母作用”,好的东西、有用的东西产生了。  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那时的河桥头是武康至德清公路的起点,德清中东部地区的公路网,最早时也是通过河桥头与全国公路网相连通的。而德清中东部水乡的船只,到了河桥下,再也无法行进,河桥头是往西航运的尽头。所以,当年的河桥头,成了天然的水陆交易市场。山里人与水乡人都会频繁光顾的场所,除了河桥头,德清县内很难找出第二个地方。河桥头这个小地名,深深地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河桥头,是当年见识不多的德清人最容易找到“反差”的场所。一马平川的武康,在当时被中东部的德清农民称之为“山里”,因为在水乡见不到汽车,在山里见不到船只,河中的船与桥上的车,反差之大,让人刻骨铭心。从农船的眼光看汽车,如同今天用汽车的眼光看高铁,水路与陆路的反差,是那个年代德清人诗和远方的启蒙。  河桥头,曾经是德清人出门的咽喉要地。从****年武康的公路从河桥头通到德清(乾元)大桥头,再从****年,德清的公路从乾元东门头延伸到新市西栅头,河桥头的地位一直没有下降,因为,这段时间取道公路走出德清县境,河桥头仍是必经之路。直到后来乾元至塘栖、新市至桐乡等的公路陆续开通,以及后来城乡公路的爆发式增加,河桥头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城区中心的普通地名。再后来,河桥加宽,汽车站迁移,河中的农船也少了,河桥头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河桥头就像一个渐渐远去的熟人,被收入进记忆之中。  河桥头,因为一个“头”字,俗化了地名,正因为太俗,俗到了尽头,就物极必反,让时间酿成了雅趣。对于水乡人来说,河桥头曾经是一个西去的尽头。对于山里人而言,河桥头曾经是东行的起点。而如今,河桥头成了德清人的集体记忆,是曾经承载过诗和远方的地方。end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