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从“课堂”到“展馆” 思政课上出新气象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思路,以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手段,讲透彻、讲生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本学期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纷纷把课堂搬到中特馆,从“课堂”到“展馆”,给学生上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如何提升学生获得感?如何结合‘中特馆’上好思政课?如何真正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这是我们思政教师自中特馆开馆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也一直努力尝试。****年,校党委书记梁忆南亲自给全校思政教师上思政示范课,拉开了从“课堂”到“展馆”为主题的思政课序幕。本学期,结合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年版高)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选择讲解专题,以师生共学共讲共进为讲课原则,促进师生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努力探索“以展馆为课堂,让理论落到学生的心坎上”的课堂教学新形式。思政教师通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蹄疾步稳”等展馆外层空间石刻文化群的现场讲解,让学生知道金句背后的故事;从展馆第二层内容的现场讲解,让学生知道习近平书记对丽水的巨大关怀,懂得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些国家战略;从新年祝福语、教育寄语和对青年的寄语,让学生懂得广大青年应自觉地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通过军帽、水壶、布鞋等老物件,让学生走进近平总书记的成长足迹,感悟他是一位从黄土地走来的人民领袖。教师现场授课打破了传统授课模式,结合展馆现场,以问题激活学生,引导教学。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在追问中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进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通过狠抓课堂教学,提高培养质量,这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课堂搬到展馆的举措,就是为了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与实效性的创新举措,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给予了全力支持。希望通过教学改革,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撰稿:柯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