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党建引领 发动群众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党建引领 发动群众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金盏乡结合实际,坚持党建引领,采用“党建+”四步走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创建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建+组织”筑牢美丽乡村建设之基
乡党委统筹推进,指挥部监督落实。乡党委定期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相关事宜,指挥部定期下村指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并向乡党委汇报。村级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党建协调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例会等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村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村级党组织主体作用。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党总支成员和下属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党建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联动、资源共享、事情共商、协调处理的工作方式,在“党建引领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下开展党建工作,起用党性觉悟高且富有时代担当和专业能力的年轻党员,负责组织、宣传等工作,让党组织的朝气增强基层管理服务群体的朝气,以党组织的能力带动其他群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党员先锋队,带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党员思想工作,持续开展“亮身份”“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带头清理宅前屋后的乱堆物等,带动周围村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成立村社党建联盟,引领村域各项事业发展。利用前期“两个覆盖”和“双报到”工作成果,与村域企业、社会单位签订党建共建联盟协议,搭建党建共建平台、协调议事平台,发挥村和驻村单位、企业“两个能动性”,与报到党员签订服务协议,发挥在职党员和村党员“两个作用力”,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党建+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之魂
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尚。开展传承“孝道”等优秀家风,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深入结合“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充分利用“主题文化墙”,除陋习、树新风,营造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氛围。
突出特色,打造文化精神内核。两村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历史传统,打造美丽乡村精神内核。如东村村企联合筹建的“爱心救助基金”、志愿服务等,形成的慈善、友爱、互助传统,重点围绕“友善”精神内核,在打造“友善金东”上下功夫。东窑村在党总支引领下村域发展突飞猛进,村民生活显著改善,形成的“党建引领发展”传统,重点围绕“红领航”精神内核,在打造党建引领“盏新东窑”发展上下功夫,为农村城市化做好基础性工作。
立体宣传,营造“新风”氛围。充分发挥两村文体活动中心作用,组建老中青结合的文体队伍,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乡情村史陈列室等载体,对党的政策和地区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让文明新风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党建+群众”汇聚美丽乡村建设之力
组建多支志愿者队伍。在原有村内几支党员群众队伍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每支队伍的组织力、战斗力,整合组建红色先锋队等志愿者队伍。
开展多样化服务活动。以志愿者服务站为核心,让志愿者分布在每个村域网格。让党员红色先锋队分散在各类组织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保洁员作用,调动村域保洁员积极性开展绿色环保公益行动;发挥妇联作用,用巾帼志愿者的力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发挥驻村单位、村域企业、商户、党务工作者、在职党员的作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发挥老年志愿者作用,对村内“三务”公开、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进行监督巡查。大力号召村民人人争当志愿者,户户打造美丽庭院,全面固化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果。
开展“微治理”专项行动。在红色先锋队党建指导员带动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家门口”微治理专项行动,清理暴露垃圾、杂物堆料、卫生死角等,在村前屋后、渠边路边、零星闲置地等边角空地,见缝插绿,建小微绿地,全面优化村容环境风貌。
“党建+机制”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之效
推行“学习行动日”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我乡推行的“学习行动日”制度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通过隔周周五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研究,把政府职能部门力量、智力资源等汇集到基层一线,及时破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难点和问题。
落实“六包”责任制,实现责任全覆盖。成立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妇联主任为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环境卫生保洁清扫的统筹管理。落实村内环境治理“六包”责任制,即包整洁、包绿化、包设施、包秩序、包安全、包管口,层层签订责任书。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工作全覆盖。由村两委、党建指导员、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安全协管员等担任网格长,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具体点位,明确工作标准,全方位提升美丽乡村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听证制度,强化村民自治。成立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做到美丽乡村建设的事情群众提、群众议、群众监督。完善村规民约,设立村规民约示范岗、村规民约监督岗,倡导“和睦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家园、和睦社会”文明新风尚,引导村民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建立人才和督导工作机制,保障工作有效落实。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及时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项目分管负责人定期下村督查指导工作,指挥部、党建协调会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