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让赏戏成为百姓生活习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奉贤戏迷们的翘首期盼中,今年*月**日,“美丽奉贤”戏剧节暨冬日暖阳文化大拜年活动拉开了帷幕,以戏迎春。历经五载,戏剧节俨然已成为奉贤百姓乐而忘返的开年盛会。
戏剧节作为奉贤品牌文化活动,从****年*月初造势至*月*日结束,力邀全市**多家国有、民营院团、剧团亮相百姓舞台,几十部原创经典、数百位名家名角齐聚贤城,共计开展***余场戏剧演出、讲座、赏析活动,*.*万余名戏迷乐享其中。
精细调研观众
戏剧节前夕,主办方未雨绸缪,预先“搭脉摸底”,依托近年来日臻完善的四级文化资源配送网络体系,细致分析配送点单、点位数据,充分利用“奉贤文化云”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开展戏剧节需求调研,了解、分析市民百姓看戏需求。
在戏剧场地承接安排上也力求多元。根据区域实际,覆盖全区**个乡镇、社区、街道,走进机关、学校,延伸至企业、村居、军营、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会议中心礼堂、乡镇影剧院、学校多功能厅等地。街道村居,阡陌村口,皆有好戏上演,百姓就近、就便就能赏戏看剧。有老戏迷高兴地说,“以前看个大戏是桩大事情,出笼工夫排好日脚,特地转三四趟车,要花*个多小时到市区看,看完还要花*个多小时回来。现在好了,一脚头,家门口可以看大戏、看好戏了。”
精心挑选剧目
本届戏剧节剧目涵盖话剧、歌剧、音乐剧、沪剧、越剧、昆曲、滑稽戏、儿童剧等。展演院团不仅有知名国有院团、优秀民营剧团,还有最近几年经过精心扶持茁壮成长的奉贤民营院团。
主办方“引导”与“引领”相结合,既根据百姓人气票选,遴选耳熟能详的沪剧《陆雅臣》、越剧《碧玉簪》等十几部经典大戏,更力推原创大戏如上海歌剧院的《晨钟》等主旋律作品,同时聚焦“受众”全龄段,进行“小戏迷”——萌芽计划,挑选多部原创儿童剧力作,如上海木偶剧团的金奖力作《创世补天》等,可谓好戏连台。除了这些百姓欣赏喜闻乐见的剧种、剧目,主办方还引进安排不同剧种的演出,如在奉贤百姓中不常见到的黄梅戏、淮剧等,让戏迷们耳目一新。
精准引导赏戏
戏剧节一直致力于对市民戏剧艺术的引导和普及。经过几年戏剧节的“会享艺”理念传达,本届戏剧节戏剧赏析板块尤其受到群众欢迎。上海歌剧院在歌剧《晨钟》、舞剧《奔月》的演出前,特别准备了由主要演员带来的导赏介绍,从戏剧本身到剧情概述、从剧目创排到精彩片段,做了精炼且精妙的艺术引导,得到了百姓们高度好评,特别是在奉贤四个高中演出时,引发了在场师生们一致赞叹。学生纷纷反映:“以前我们只知其一,歌剧院老师们的介绍让我们理解了其二、体验感悟到了其三,难忘歌剧的美妙啊。”区解放路小学教职工激动地说:“演员们的演唱技巧与表演功力让人叹为观止,舞美、灯光、背景相辅相成,真是专业高水准的艺术饕餮大餐!”
台上台下互动,幕前幕后解密,人们看到了演员的功力,更见识了戏剧的魅力。有年轻戏迷说,“通过戏剧节,我们看戏,更想学戏,有导赏,我们既听出了味道,更看到了门道。”
精彩延展戏外
奉贤戏剧节见证了一家家本土院团破土、萌芽、成长,走向更高平台的发展历程。如,奉贤本土院团代表上海雅韵文化艺术传承中心,自****年初第一次亮相于当年奉贤戏剧节,短短两年已成长为区内群众文化演出的主力军之一。其创排的新剧、新戏更是进入了市级配送平台,至****年演职人员达**人,全年演出量超***场。通过戏剧节,播撒戏剧艺术发展的萌芽与基因。
戏剧节中,“会享艺红马甲”也成为戏迷们熟悉的风景。连续几年的戏剧节,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戏迷,其中骨干自发组成了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戏剧节,为其他戏迷观众服务。他们最小的**岁,最大的**岁,在演出前帮忙组织票务、推荐演出信息、分发节目指南、演出时为老戏迷指引座位、维持剧场的秩序,演出后收集戏迷反馈、汇总演出信息,点点滴滴汇成了照亮戏剧未来的亮丽“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