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合肥晚报】朋友,你的睡眠达标了吗? 失眠大多是心病 心理治疗不可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眼下正是“春眠不觉晓”的季节,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却苦恼“今夜无眠”。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月**日是世界睡眠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朱道民表示,睡眠障碍既是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诱因,又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要症状。**%以上的睡眠障碍源自“心病”,心理治疗不可或缺。 “假性失眠”暴露真问题 “医生,我又失眠了。”**岁的朱芳因自觉失眠在合肥四院住院治疗。每次医生查房,她都会诉说着同样的话。但真实情况却是,睡眠仪器监测显示,她的睡眠并无异常;护士夜间多次查房也证实,她睡着了,还睡得比较熟,以至于护士多次进出,她都毫无察觉。 朱道民主任介绍,这样的失眠是“主观性失眠”,又称为“假性失眠”,病人的实际睡眠情况和主观感受不符。患者睡得并不差,但总是夸大自己入睡困难,或睡眠减少。这种“假性失眠”是较典型的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失眠,在治疗时将会更加侧重于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心理致病源。 失眠与抑郁是孪生兄弟 宋阿姨今年**岁,退休前是单位骨干,退休后是持家好手。外人眼中的她生活得有滋有味。春节前,宋阿姨因琐事与人发生争执后,开始出现失眠症状。严重时,一天**小时都无睡意,即便用药,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经过诊断,宋阿姨不仅患有失眠,还患有中度抑郁,且这些症状晨重暮轻,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但患者本人往往只关注到失眠这一外在表现,而忽视其他的症状或改变。 该院睡眠障碍科副主任医师张玉说,其实,失眠与抑郁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常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来睡眠障碍科就诊的患者,很多都是失眠伴有抑郁、焦虑症状。 **%以上的失眠源自心病,心理治疗不可或缺 朱道民主任介绍,**%以上的失眠,尤其是单纯的失眠症状,大多数都是由心理因素所致。在治疗时,就不单是治疗失眠症状,更会侧重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在临床上,会综合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治标更要治本。 朱道民说,失眠可防可治,不必过于紧张。首先,对失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睡不好并不等于失眠,失眠症是一种疾病,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一周内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自觉睡眠不足并因此感到不适,影响社会功能,病程持续三个月,才可以诊断为失眠症。短暂的睡眠不好人人都会出现,一般可自行改善,不必过分担心。 其次,预防失眠要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尽量不要熬夜,年轻人要尽量避免熬夜看电脑、玩手机,睡前精神放松,不要过饥过饱,睡前尽量不要饮酒、抽烟等,遵循睡眠规律,可有效预防睡眠障碍。同时,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学会找出口宣泄,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等都会对情绪和睡眠有帮助。
朱世玲 周洁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 原刊载于合肥晚报*月**日A**版 http://***.******.***/hfwb/pc/content/******/**/content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