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引进优质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高明将建立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广东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高明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挑战。上周,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严日冲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关口,该局将坚持构建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定走好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瞄准亩均效益盘活低效用地去年,高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上升至第**位,全年共引进项目***个、引资总额***亿元,创下高明招商引资历史新高。但成绩背后,经济活力引力趋于下降,土地后备资源愈发紧缺,产业开发模式粗放低效,经济总量与先发地区差距愈加拉大等问题已经凸显,高明发展如船到中流,波涛更急。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问题,推动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尤为关键。严日冲表示,围绕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等为主的*项基本指标,今年区经科促局将探索构建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将有限的要素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倾斜的第一步,是解决优质项目的用地问题。这方面,区经科促局将通过强化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统筹联动,针对不同地块特点,按照“一地一策、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类处置”原则,通过联合招商、提升改造、协议收回等多种方式途径,力争实现全年完成****亩低效用地整治提升的目标任务,为高明发展腾出宝贵的土地空间。有了充足的土地供应,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将更有底气。严日冲表示,今年高明将通过强化区级统筹,从产业导向、环保要求、科技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严把产业新增项目准入关,重点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大平台型项目、隐形冠军项目,同时加大都市形产业、文旅产业、医养产业等第三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年度招商引资总额再破***亿元。设首席服务官 为企业提供专职服务引进优质重点项目,“以商引商”是最佳的办法。如何实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在高明发展的信心是最可行的办法。这方面,近年来高明已通过推行“企业+”服务平台,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等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严日冲表示,今年区经科促局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下大力气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完善“企业+”服务平台中的企业反映诉求端口,将企业诉求与政府办公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加快企业问题的解决。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一大做法,是“首席服务官”制度。今年,由各镇街、管委会的企业服务工作人员出任的“企业首席服务官”,将以包干形式提供专职的企业服务。各有关单位和镇街也会针对土地、环境配套、行政审批等影响项目推进的问题,明确责任分工,设定时间节点,定时填报项目最新进展情况,专项督察督办推进缓慢或停滞项目,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区经科促局年内还将建立“五必到”企业帮护机制,做到规上企业必到、高新技术企业必到、高成长型企业必到、在建重点企业(项目)必到、“停产半停产企业”必到,实现对民营企业常态化服务。对于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常常遇到的融资难问题,区经科促局也有解决预案。严日冲说,该局将通过“双向发力”,推进落实金融服务政策,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据悉,所谓“双向发力”,分别指在银行服务政策上发力,以及在政府扶持政策上发力。前者内容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发展,后者则是加快推动组建全区融资担保机构、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优化企业上市各项扶持政策。“让企业营商环境‘四季如春’,这是我们为所有到高明投资的客商许下的庄严承诺。”严日冲说。扶持政策分类 助力企业转型发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政府除要提供优质行政服务外,还需制定出台合适的企业扶持政策,助推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这方面,区经科促局今年将一边加快实施大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另一边着力引进培育小微企业发展平台,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严日冲表示,今年,高明将统筹全区资源,加大大型骨干企业和后备企业梯队培育力度,为大企业跨越发展提供优越条件、创造良好环境,谋划建设一批技术进步、潜力大、前景广的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将是今年高明构建产业集群的重点,我们力争尽快培育出一批**亿级至***亿级的大型企业。”在小微企业扶持上,今年初高明已引入以万洋、中南高科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平台项目,接下来将加快推动这些项目的落地,为小微企业搭建良好发展平台,以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规范管理,并提供及时的融资服务。另外,面向大湾区机遇,高明还将加快打造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严日冲表示,今后高明将继续深化与中科院过程所的合作,做强高明(中科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不断提升研究院的科研开发能力以及成果转化能力;同时全面推进国家级孵化器改造提升,积极对接外部创新资源,吸引更多创新创业团队和更多成熟的科技成果到高明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