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赣南日报7版头条: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李红毅 叶田房近年来,定南县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下大力气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难题,改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城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教育质量基本均衡。****年*月,定南县通过了国务院督导组检查评估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面改薄”破大班额“以前班上**人,教室里空气差,尤其是上完体育课回教室,即使打开窗户,味道仍然散不出去;课间连教室都不想出去,怕起身碰掉同学的书。”近日,笔者来到定南县第四小学采访时,学生叶松泽说,“去年,班级人数变成了**人,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宽敞、明亮起来。体育课后那种难闻的气味也没有了。”大班额难题迫在眉睫,得破!****年*月,定南中学新校区交付使用,老校区腾给定南三中,而位于该县建设路的原定南三中老校区则创办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经过这轮“腾笼换鸟”,该县城区学校新增学位****个。为破解“县城挤、乡镇弱”难题,定南以“小财政办大教育”的理念另辟蹊径,舍弃巨额土地出让收入,将县城规划范围内最好的地段留给学校。近两年,该县投入教育校建资金*.**亿元,先后安排教育用地***多亩,增加校园面积**.*万平方米。在城区启动了实验学校、定南三中、定南六小等*个学校扩园建设工程,新改扩建校舍**.**万平方米。通过“全面改薄”,****年*月,定南城区公办小学、初中平均班额分别降到**.*人和 **.*人,一次性化解了所有城区公办学校大班额问题。****年*月,在城区中小学校分别增加****多人的情况下,平均班额依然控制在**.*人和**.*人。没有出现大班额反弹现象,提前*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大班额化解目标。城乡交流均衡师资“由于农村孩子平常接触的课外读物有限,如何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一直是老师头疼的一件事。”作为支教老师,****年*月,周碧玲从定南县第五小学交流至迳脑学区小学。来到迳脑学区小学后,她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推荐适合的图书,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缩小城乡学校师资条件的差距,让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区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定南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为均衡师资力量,促进城乡教师交流,该县要求教师须有一年以上基层任教或支教经历,才能参与评先晋级,以此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近年来,定南县共有***人次参与了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城里的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带入山区薄弱学校,乡镇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城里学校,学习城里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了农村教师的迅速成长。该县通过开展以强带弱、互帮互学、区域联动教研、教学交流和竞赛、校本培训、校际之间的“双送”等活动,构建“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乡村中学“片区交流”,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之间的“内部交流”,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共同提高。数字教育全县共享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连线课堂活动在定南一小录播教室举行。该校六年级的学生与远隔近**公里的定南县鹅公中心小学、岭北镇龙头学区小学、岿美山镇中心小学的学生通过网络“共聚一堂”,利用专递课堂系统圆满地完成了一次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活动,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课盛宴。本次专递课堂由定南一小谢建平老师带领四所学校的学生共上一节美术课。青年教师灵动的教学风格、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吸引着网络两端的每一名学生。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乡镇学校的学生也积极思索、踊跃回答。课堂气氛既轻松热烈,又务实高效。专递课堂借助互联网优势,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让优质教育资源“速递”,使边远地区尤其是音体美师资缺乏的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展现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据悉,该县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投入*.*亿元实施“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络有线无线全覆盖、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