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邓其馨:“馨”“新”相印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月从福州大学工业催化专业毕业后,邓其馨进入******技术中心中心实验室,成为一名化学分析员,从事卷烟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邓其馨告诉记者,他****年毕业到技术中心时,刚好赶上行业卷烟减害重大专项启动,对于初出茅庐的他来说,能够参与其中确是幸事。卷烟减害其中一个关键节点在于材料的应用。从材料本身的内在结构寻求突破,通过改变组成结构,使其功能化,以达到卷烟减害的目的。“最初,我们使用的是粉末状材料,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粉末状材料无法有效添加到卷烟丝束中,无法通过材料研发达到卷烟减害的目的。后来改变材料状态,从粉末状变为颗粒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邓其馨说,下一步他们将在技术应用上下功夫,筛选一些稳定性好、对产品感官质量负面影响小、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的技术进行应用研究。如何让卷烟减害技术更好地在产品感官质量中发挥作用?这就需要香味化学来“搭桥”。邓其馨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在香味化学的研究中,关注点更多地聚焦在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上:是利用液相色谱仪还是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考虑前处理方法是否对目标物的检出限、回收率、出峰时间造成影响等。但后来他们发现检测对象本身对产品的意义更大。“比如,分子量在***~***这段的物质往往是能影响卷烟烟气感官质量的因素。对于许多香味物质来说,并不是含量越大感官质量的影响越大,有些含量很小的物质具有很高的阈值,对于感官质量的影响更大。”邓其馨说。虽然目前行业在烟草化学成分检测分析方面获得了大量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如何实现与卷烟感官质量有效关联,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从数据‘挖掘师’到数据‘分析师’再到数据‘应用师’,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邓其馨说,今年他们将和郑州烟草研究院化学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福建中烟烟叶原料的化学特征研究”和“福建中烟卷烟风格相关特征成分分析研究”等项目,探索烟草及烟气化学成分对感官的影响规律,为产品开发维护提供数据支撑。此外,针对目前卷烟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一种检测方法、一种前处理只能检测一种(类)指标的问题,邓其馨和同事们决定将其进行整合优化,提高检测效率,努力实现卷烟产品质量安全“从结果控制向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转变”,同时建立供应商质量安全控制能力评价体系,督促供应商做好质量安全控制相关工作,提高控制能力。从关注实验本身到关注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与卷烟产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把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真正让研发落地,这是邓其馨从事多年科研工作最大的收获。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工作八年来,邓其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他参与完成国家烟草专卖局项目两项——“降低烟气中氨含量的材料筛选、合成及应用”和“‘七匹狼’卷烟主流烟气*种成分释放量影响因素研究”,前者获得国家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起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方法》,于****年成为行业检测标准;作为第一作者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篇……“科技创新就好比爬山,只有低头看好脚下的路,扎实走好每一步,才能不断向上攀登。”邓其馨说,经过无数次爬坡过坎后,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搞科研唯有扑下身子、耐住寂寞,才有可能收获新发现、新突破、新成果。所有这些“新”出现之前,必须历经一次次看似枯燥的重复,这是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也是邓其馨和科技创新结下的不解之缘。
(发表于《东方烟草报》*月**日正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