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获得感是“果”,改革是“因”,在兵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让他们收获满满的获得感、拥有稳稳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不仅饱含着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细想“获得”二字,它既体现了群众的直观感受,也道出了改革的真正意义。回顾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给职工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看到,国有农用地确权登记颁证,为职工群众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法定依据,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给土地上了“户口”;还有全面取消“五统一”,顺应了职工群众的意愿,让他们有了经营自主权,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连队“两委”选举,让许多年轻人看到了扎根兵团、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大好机遇,兵团出现人才、青年“回流热”……一系列改革举措让职工群众分享了改革红利,让兵团发展充满活力。所以说,获得感是“果”,改革是“因”。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职工群众就不可能有获得感。党员干部只有继续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满足职工群众的期待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当成检验改革落实情况的“试金石”,才能让职工群众收获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一方面,要在持续改善民生中提升群众获得感。民生看似很大其实很小,其中的每一项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从食品安全到教育公平,从医疗服务到社会保障,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改革者的责任与担当。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从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贯穿改革始终。党员干部要常怀忧民、爱民之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解决好同职工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让职工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另一方面,要在增强服务意识中提升群众获得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焦裕禄治理风沙妙计连连,杨善洲植树造林久久为功,都是在深入群众中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果。如今,兵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还能从哪些方面谋求新突破,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提供的意见与建议也最切合实际。所以,我们要及时把握职工群众所思所想,紧贴群众的心,把准群众的“脉”,才能确保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改革的成效更符合职工群众的意愿。当然,在问计于民的过程中,有的职工群众可能不善于表达,也不好意思提意见,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正把职工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多表达、多参与,让改革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的秘诀是什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也说明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通过奋斗来延续。对于兵团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感受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尺子,把群众满意度当作推动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坚持以“钉钉子”精神不懈奋斗,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就一定能让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把更加美好的生活书写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答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