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开展公众考古实践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考古是什么?”“在野外挖东西” “找到古代的东西,拿回来研究”。“考古需要什么工具?”“要用铲子和刷子”……近日,在圆明园公共考古实践课上,来自北京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二年级**名小学生对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 课堂上,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圆明园历史及基础考古知识,带领大家在圆明园模拟考古区实地体验考古发掘工作,学习如何使用手铲、水平仪等考古工具,同学们深深感受到考古带来的乐趣以及这份工作的艰辛。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模拟现场由专业考古人员指导操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体验真实的考古工作,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们带着白手套,拿着考古铲,在探方里开始了考古体验。在考古老师的指导下,不少“文物”陆续出土。考古活动结束后,圆明园文物科科长陈辉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圆明园展览馆近几年新出土的文物,介绍了各种文物的情况。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圆明园出土文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本次活动将课外实践与课堂授课相结合,学生们切身体验到考古发掘的科学性、神秘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据了解,作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圆明园除在园林设计、文物发掘、遗址考古等领域颇具特色外,还多次组织“公众考古”活动。从****年起,圆明园启动了公众考古,先后将西洋楼遗址区养雀笼考古现场、远瀛观考古现场、如园考古现场的考古工作全程对游客开放。下一步,圆明园还将把紫碧山房开放为公众考古基地,并计划在文源阁打造“考古模拟区”,给广大学生团体、考古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参观和体验场地。(注:转载国家文物局) (责任编辑:张冲) 查看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