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毕节市黔西县:“1357”模式让文明实践接地气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黔西县大关镇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授牌毕节市黔西县按照有关要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创建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工作模式,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效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扣*条主线,让“抓哪里”更有方向性。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决胜同步小康和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干部群众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干部群众道德文化素养,增强干部群众精神动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化*级联动,让“谁来抓”更具保障性。始终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推进县级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和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一是强化“主责任”。实行“一把手”挂帅,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主任,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主任,相关县级领导任副主任,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高位、高效、高规格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主体责任,让主要负责人亲自谋划部署并推动工作。二是建强“主力军”。建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担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组建了**支县级“人文水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现有志愿者****人。乡镇(街道)、村(社区)也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现有**支乡级志愿服务大队、***支村级志愿服务队,有志愿者****名。同时对志愿者大队进行授旗和挂牌管理。三是建好“主阵地”。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阵地建设,各试点做到七有(即:有标牌、有概况、有机构、有制度、有队伍、有氛围、有资料)。同时,从县级层面,统筹盘活讲习所、文化体育中心、大剧院、道德讲堂、乡镇文化站、乡村少年宫、文化服务中心等,建立“五大服务平台”,解决文明实践活动的阵地问题。目前,全县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并全部实行挂牌管理。实施*大行动,让“抓什么”更为精准性。秉承“群众点单,中心配菜,志愿者送餐”的原则,紧紧围绕五项核心内容,积极实施“五大行动”,统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余次。一是深入实施“学习实践科学理论”行动。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为载体,积极学习,以及省、市的有关精神,不断夯实建设示范区的思想基础。目前,开展专题活动***次。二是大力实施“宣传宣讲党的政策”行动。围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决胜同步小康、推进乡村振兴要求,按照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的思路,开展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宣讲活动***次。三是着力实施“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行动。以核心价值观“十进”活动和“五大创建”为着力点,以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载体,深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黔西”活动,促使主流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目前,开展专题活动***次。四是全力实施“丰富活跃文化生活”行动。结合“我们的节日”“三下乡”“七个起来”“百姓大舞台”活动,整合资源力量,广泛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次,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深入实施“持续深入移风易俗”行动。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的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纵深开展“好家风”评选和“文化四件套”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目前,开展专题活动**次。突出*个抓手,让“怎么抓”更显实效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用为一体。一是制定一套体系。印发了《黔西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案(试行》和《黔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机构》《黔西县“人文水西”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黔西县文明实践“七个一”工作方案》等*个子方案,明确了具体目标、内容和途径。建立工作专班,负责制度设计的调查研究,工作推进的督促指导,宣传激励的教育引导。二是设定一个流程。秉承便于操作性原则,创新推行“七步(七个统一)”工作法,每场文明实践活动,都统一配戴志愿服务标识袖套(服装)、唱《国歌》、朗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讲习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表感言、报送活动材料并加大宣传,明确了具体流程和标准,确保抓有方向、抓有载体、抓有落实。三是打造一批示范。推进大关、绿化等*个乡镇(街道)县级文明实践所和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建设,立足“点上”的突破,实现“面上”的推进。组织召开了县级启动大会,开展县级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完成示范点的挂牌任务。打造了绵绣花都“易地搬迁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卫生治理、义工理发、文化活动、文明讲习等实践活动**余次,引导群众及早融入城市生活,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四是突出一个主题。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感恩”为主题,引导干部群众感恩总书记关怀、感恩党的恩情、感恩这个伟大时代,建设极具花都风采的文明实践中心。各县级试点也紧扣诚信、守法、感恩、忠孝等主题,探索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技艺传授等引进实践所、站,开展农耕体验、竞技竞赛、经典文化等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在内涵和外延上创出特色。五是推行一项创建。创新文明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造性开展“幸福小院(最美庭院)”创建,以“****”(即开展干净厨房、干净卧室、干净客厅、干净厕所、干净院坝“五净”活动,实施小民居、小花园、小围墙、小院坝“四小”工程,做好绿化、亮化、美化、文化、静化“五化”服务,实现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目标)工作模式为抓手,努力构建和谐美丽的人居环境。六是搞好一个结合。充分结合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创建,整合人力、财力、物力,把文明实践所、站的探索建设纳入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创建的核心内容,统筹规划好大关七里村等**个示范阵地,做到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大关镇正探索“大数据+文明实践”模式,让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同时着手建立“文明驿站”,让文明风气成为时代时尚。七是每月一次调度。出台了《黔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检查方案》,制定了“黔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月调度表”“‘人文水西’志愿者大队文明实践活动调度表”,通过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促的形式,把脉试点工作进度情况,深入有效推进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开展督促调度**余次,研究解决问题**余个。(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