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教育招生网】内蒙古民族大学 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又获考古重要发现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阅读链接: https://***.******.***/i*******************/?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id=***********&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wxshare_count=*&pbid=******************* 近期,我校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李鹏所带领的考古队,在科左中旗境内,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址。由于该城址未被刊录于任何文物普查资料和调查报告中,故该城址属我校首次发现。依照惯例田野调查惯例,将其命名为“苏尼吐城址”。 苏尼吐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白兴吐苏木苏尼吐村附近。城址坐落在一处方圆约**平方公里盐碱滩地的中部,地势平坦开阔。目前,由于城址及周边区域已被辟为牧场,未受到农耕破坏,故保存相当完好。城墙为沙土筑建,距地表平均残高约***.******.***米,基宽约*-*米,地表未见夯土层。城内大量建筑基址尚可辨别大体轮廓。 该城址为主城加西瓮城结构。主城呈东北、西南向长方形,方位***度。四墙均开有城门。其中,东城墙长***米,居中偏南侧开一门,门宽约*米;南城墙长***米,居中开一门,门宽**米;西城墙长***米,居中偏南开一门,门宽约**米,外有瓮城;北城墙长***米,居中偏西开一门,宽约**米。主城总周长***米,总面积约*.*万平方米。瓮城呈刀把形附于西城墙上,北墙长**米,西墙长**米,南墙长**米。 城址区域地表可见大量遗物零星分布,遗物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建筑构件:灰砖残块,表面呈灰白色,素面无沟纹,胎心呈灰黑色,质地疏松。*.陶器残片:可分为两类,其一,素面陶片,包括灰陶和红陶,泥胎,轻薄坚硬,个别饰绳纹或篦点纹。其二,釉面陶,多为较大缸体或罐类器物残片,胎体夹砂、粗糙厚重,釉色可见豆绿色、绿色、绛紫色、黄白色等。*.瓷器残片:以青花瓷残片为主。*.铁器:铁锅残片、铁钉、铁刀残片、冶铁残渣等。 从地表所发现的篦点纹陶片来分析,该城很可能始建于辽代。该城含瓮城总周长接近****米,应当属于辽代小型城址。然设计规整,功能齐全,应当属于县级城市。地表未见元代遗物,说明该城自辽金后一度废弃。从地表所发现的大量清代青花瓷残片推断,在清代,此城曾有大量的居民。 苏尼吐城市,是目前为止西辽河平原地区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市遗址,对通辽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尼吐城址卫星图 考察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