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我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 “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务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悄悄改变着村里人的命运。”■“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技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增收。”■“近几年,我的思想在不断发生转变,我有了脱贫志气。”□本报记者/夏青 李道忠和田记者站/石莹莹 阿克苏记者站/张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我区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巩固脱贫成果,越来越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精神扶贫,涵养内生动力,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在脱贫致富过程中,贫困群众精神、意识和理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走出去开启人生新路径“看,这张照片是去年夏天,我和老公在南昌照的。”*月**日,洛浦县布亚乡坎其艾日克村村民阿依木尼沙·胡甫丁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向村里的姐妹们介绍。****年*月,阿依木尼沙和丈夫奥斯曼·艾则孜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到江西省南昌市务工。“当时,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这次务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悄悄改变着村里人的命运。”奥斯曼说。在南昌务工**个月,奥斯曼夫妻俩除去花销,存款*万多元。通过务工,他们不仅挣上了钱,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务工期间,奥斯曼和妻子踏实肯干,与同事团结友爱,奥斯曼很快就从普通员工升为班长。这次回家探亲,公司经理还一再叮嘱他早点回去上班。“从来没有人这样器重我,我感到很幸福。”奥斯曼说。“哥哥,这次去南昌一定要带上我。”村民阿米乃·艾力一看到奥斯曼就念叨。她说:“哥哥以前是我们村的‘穷小伙’,一年没见,整个人精神了,眼界也开阔了。”与阿米乃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同村的**名年轻人。坎其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艾麦尔·阿迪拜克说,奥斯曼外出务工增收的影响很大,****年,村里只有*个人去南昌务工。****年,在奥斯曼的带动下,村里有**个人去南昌务工。今年,增加到了**人。学艺忙掌握技能富脑袋“我在村里的豆腐坊上班,每个月可以挣到****元。”*月**日,莎车县恰尔巴格乡古扎托格拉克村豆腐坊女员工麦木热木·吐尔洪对记者说。今年**岁的麦木热木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外出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去年*月,在******驻古扎托格拉克村第一书记牛春革的帮助下,麦木热木开始学习豆腐制作技术。村里为豆腐坊提供场地和设备,大半年下来,豆腐坊的生意越来越好。为了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豆腐坊除加工豆腐外,还制作豆腐干、腐竹等多种产品。目前,除每个月*吨的固定订单外,每个巴扎天还能卖出上百公斤。“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技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增收。”麦木热木说。古扎托格拉克村豆腐坊的建立,是为村里正在筹备建设的豆制品加工厂试水。古扎托格拉克村出产黄豆,种植面积达****亩。目前,厂房已经落成,机器也在安装。得知村里建工厂要招工的消息,村民们踊跃报名。“我们把找准行业项目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点燃了村里贫困户的脱贫信心。”牛春革说。小庭院增收致富有保障*月**日,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农民加米拉克·热西提在羊圈里忙活。去年,靠着不懈的努力,加米拉克卖羊挣了*万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他家的羊有**多只。“最开始工作队送来两只小羊,还签订了协议。小羊长大后又生了小羊,这时扶贫项目下来了,家中又多了*只母羊。同时,驻村干部、帮扶干部还找上门来帮我们卖羊。看到靠养殖能脱贫,我高兴得几个晚上睡不着。”加米拉克说。加米拉克家有*口人,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年通过精准识别,他家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成了村里宣传的脱贫典型。加米拉克说:“正是因为近几年我的思想在不断发生转变,我有了脱贫志气。”从一无所有到成为村里有名的养殖户典型,加米拉克如今精神焕发、干劲十足。今年,加米拉克从银行贷款买了更多的牛羊,和村民们一起组建了养殖合作社,并利用院子里的空地种植蔬菜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