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福泉:“四型分类”助力村级活动场所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福泉市聚焦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再下大力,按照四型分类(领跑型、奋进型、发展型、功能型)要求,不断对全市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扩能升级,确保到****年底建成集办公、服务、文娱、商业等为一体的一批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化活动场所,不断夯实脱贫攻坚一线的阵地基础。统筹推进,“四型分类”定基调。重点支持对全市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以下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各村(社区)根据自身集体经济积累及管辖地域、人口等因素,参照领跑型:****平方米以上,奋进型:***-****平方米,发展型:***-***平方米,功能型:***-***平方米的建筑标准选择扩能升级。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注重闲置校舍及撤并乡镇后的原乡镇办公用房等的利用,避免造成资产浪费和因建成为“空壳”的现象。规范设置,“十室五有”定格局。新建村(社区)办公场所外部按照“一站一栏一场一旗”来配置。“一站”即社区服务站,“一栏”即宣传栏,“一场”即一处适当硬化的广场,“一旗”即门前设置标准旗杆升挂国旗。内部按照“十室五有”要求,完善设施,拓展服务,提供保障。“十室”:村(社区)书记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群团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功能室、警务室、综治调解室、第一书记办公室(驻村干部办公室)、会议室(大、小型)、档案室;“五有”即“五小”工程,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除“五小”工程外,各功能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或整合。各村(社区)可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实际需要,在外部设置乡村文化大舞台、民族文化展厅等。条件允许的,可结合本地实际,内部增设功能优化、用途合理、富有特色的办公室或功能室,如农家超市、日间照料室、卫生室等。强化保障,真金白银定决心。建设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同筹集,其中市级匹配资金为:新建及扩建按照每平方米***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其中新建补助不超过****平方米,扩建按照实际扩建面积进行补助,扩建补助不超过***平方米;改造按照每平方米***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最高不超过****平方米。同时,明确要求各乡镇(街道)要将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向省、州和社会各界争取项目建设资金,采取“县级配套一点、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社会资助一点”的方式多方位、多渠道筹措。协调发力,联席会议定路径。建立村级活动场所联席会议制度,把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国土局等列为成员单位,制作工作流程图,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市民政局负责牵头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指导各乡镇(街道)做好规划设计,对新建村级活动场所要因地制宜,尽量统一风格;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土地产权清理指导及登记;市教育局负责配合各乡镇(街道)做好所需闲置校舍的产权转移工作;市委组织部及市民政局负责协同做好内外部标识统一规范设计与指导。市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做好资金的保障和管理等工作。各单位紧密配合,综合发力,为扎实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个村(社区)进行了初步申报,预算近****余万元,****年**个村(社区)完成扩能升级,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编审: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