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优质产业进山乡 苦寒黄芩“甜”民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千家店镇花盆村“第一书记”曹小龙本报实习记者 郭丽华 通讯员 陈荣“第一书记”曹小龙(左)正在同村民查看越冬黄芩 郭丽华摄“自从曹书记来到我们村,带领我们林下种黄芩,真正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有活干、有钱挣,日子越来越好。”千家店镇花盆村村民周尚海满怀真情地说。眼下,他正和其他村民一起收拾露在坡面上的黄芩干枝叶,为地下的黄芩能够顺利生发嫩枝做准备。****年**月,曹小龙被原区农委委派到千家店镇唯一的低收入村——花盆村任“第一书记”。带着领导的期望和嘱托,以及想作出一番事业改变花盆村百姓生活状态的期望,曹小龙开始了他的“基层实践”。花盆村位于大山深处,距延庆城区**公里,出村进城需经过*个多小时的蜿蜒山路。同时,距千家店镇政府也有**.*公里,不仅信息闭塞,而且缺乏发展产业的自然禀赋。花盆村下辖花盆村、前山村、耗眼梁村、大队沟村*个自然村,在****年低收入农户摸底统计中,全村***户,有***户属于低收入农户,涉及***人。当时的花盆村贫困人口基数大,且低收入人口年龄偏大,劳动力缺失,人均耕地不到一亩,无主导产业。一进村,曹小龙就开始着手了解村里情况。他先拜访了熟识的镇里的工作人员和原籍是花盆村的老朋友,进行了前期调研,逐渐摸清了村里的情况,想着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村里寻找合适的产业落地,实现脱低。“为找到合适的产业,我先后探索尝试了多个项目,最后综合考虑政策限制、当地实际等原因,将黄芩规模种植作为首选项目。”曹小龙说道。曹小龙将黄芩种植作为开启花盆村产业落地的第一步,以共同致富为目标,以确保村庄和谐稳定为基础,曹小龙开始了规模化推广种植黄芩的工作。编制项目规划,沟通有关部门,为村民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截至目前,花盆村争取资金**.**万元,新种植黄芩***亩;筹资***万元,开拓荒山、改造升级老旧黄芩地****亩,共计****亩的黄芩种植,已经颇具规模,全村所有低收入农户均参与到了黄芩种植产业中。村民们不仅获得了劳动用工的收入,而且黄芩的根茎作为药材已经开始陆续挖掘出售。曹小龙介绍道:“黄芩是三年生植物,目前,我们共出售黄芩根约**吨,以每吨****元计算,就是十几万元的收入,再加上老百姓的务工收入,整体收入***多万元,户均增收****多元。依当前价格和预估产量计算,****亩黄芩地,仅黄芩根一项可累计获益***余万元。”今年**岁的乔书元,平时和老伴儿两个人在家,而老伴儿因为腿脚问题,没有务工能力。家里的收入除了孩子的帮衬,就靠乔书元一个人种地和打工,属于低收入农户。他说,因为政府的支持,提供种子等补贴,这两年他一个人种黄芩*亩多,一年能收入一万多元。“通过区农业部门的帮扶,特别是种植黄芩,我们村低收入户****年就已经全部实现增收。去年,全村仅出工一项就发放劳务费**多万元。”花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振国说,“同时,曹书记还帮助我们村修桥、重建并延伸了新的用水管道,设计了以戏曲为特色的主街墙壁。这两年,不论是村里整体面貌,还是村民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