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19年3月28日拟作出的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begin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年*月**日我局拟对下列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年*月**日-****年*月*日(*个工作日)。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联系电话:****-*******传 真:****-*******通讯地址:烟台市芝罘区菜市街**号邮 编:******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辐射类建设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项目概况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备注*电子加速器综合灭菌中心项目莱山区山******烟台分公司******租赁******现有*#仓库厂房,拟于该厂房内北部新建*#加速器机房,于该厂房外西北侧新建*#加速器机房。每座机房均包括一层辐照室、二层的主机室、水冷设备室、主控室及机柜室等,每座辐照室内拟配备*台ProAcce-**-**型电子加速器(加速粒子为电子,最大能量为**MeV,额定电流*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两座加速器机房机构、屏蔽措施及其他安全措施均一致。*、屏蔽措施一层辐照室:辐照室内净长**.*m,净宽*.*,净高*.**m,净面积约**m*,净容积约***m*。辐照室东北部为受照区域,西南部为进出辐照产品的迷道,中间由I型迷道墙隔离;产品出入口不设防护门,设倒T型迷道墙。辐照室及迷道墙均采用混凝土结构,东北墙厚度为****mm,东南墙、西北墙为****mm,迷道内墙为****mm,I型迷道墙厚度为****mm,倒T型迷道墙厚***mm;辐照室室顶厚度为****mm。二层主机室等房间:本项目加速器主体结构放于主机室内,主机室净长*.*m,净宽、净高均为*.*m,四周墙体均为****mm厚混凝土结构,室顶采用****mm厚混凝土结构。主机室西北墙设置防护门,与西北侧水冷设备室相连,防护门尺寸****mm×****mm,采用**mm铅当量纯金属铅板+**mm原平板+不锈钢装饰板架构,屏蔽能力**mm铅当量。防护门内设弧形迷道内墙,为混凝土结构,厚度****mm(弧形处半径****mm)。主机室东侧依次布置机柜室、主控室。二层与一层面积相同,辐照室室顶人员不可到达。*、通风设计*座加速器机房各设置*套通风系统。每座辐照室内各设*台风机,排风口分别置于受照区域正下方及I型迷道墙内侧处,风量均为****m*/h。废气经*处排风口汇集后,通过地埋式排气管道穿墙经机房外排气筒排放,排气筒高于加速器机房所在厂房顶部*m以上。该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满足《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HJ***-****)对通风的要求。*、其他安全设施与措施(*)钥匙控制:加速器的主控开关由一把钥匙控制,钥匙与主机室门、辐照室门联锁,并与一台有效的便携式辐射检测报警仪相连。取出该钥匙时加速器自动停机。(*)联锁装置:辐照室和主机室各出入口处各设有*个联锁装置;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与束下装置建立可靠的接口和协议文件,束下装置因故障偏离正常运行状态或停止运行时,加速器自动停机;辐照室、主机室的迷道内各设*个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与辐照室和主机室的出入口门进行联锁;通风系统与控制系统联锁,加速器停机后,通风系统继续运行预先设定的时间后才能开门。(*)信号警示装置:主机室和辐照室出入口设置工作状态指示装置,并与辐照装置联锁;辐照室及主机室内各拟设置*个声光报警装置,加速器开机前相应房间内的警铃会响**s。(*)防误入及急停装置:分别于主机室门口处、辐照室进出口处设置*处防人误入装置,采用光电开关装置,并与加速器联锁;每座辐照室均安装*个急停开关,二楼主机室安装*个急停开关;每座加速器机房共设*组拉线开关,主机室内设置*个、辐照室内设置*个;辐照室和主机室内各区域均拟安装监控探头(一层辐照室安装**处,二层主机室安装*处)。(*)巡检按钮:项目主机室和辐照室内设置“巡检按钮”,并与控制台联锁。每座加速器机房均设有**个巡检开关及*个巡检复位箱。(*)烟雾报警:辐照室内拟设置烟雾报警装置,遇有火险时,加速器立即停机并停止通风。(*)根据要求,对*座加速器机房进行分区管理,将辐照室、主机室四周墙壁围成的区域及迷道划为控制区,一层辐照室外上下货物区域及二楼主机室外水冷设备室、机柜室、主控室区域划为监督区,并在边界设置警示标识。(*)为职业操作人员(**名)配备**台个人剂量报警仪,用以超剂量照射时的报警,保护职业人员身体健康。(*)为操作人员(**名)每人配备个人剂量计,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每三个月)对其个人剂量进行检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每人一册,个人剂量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年。职业人员调动时,其个人剂量档案须跟随转移。(**)尽快安排操作人员(**名)参加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辐射防护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拟配备*台辐射检测仪器,并制定监测方案,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