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地赫章县“三个坚持”推进贫困群众转移就业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赫章县立足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的实际,把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就业增收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目前已实现转移就业****人次,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坚持信息化管理。依托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信息,发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登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作用,通过扎实开展以排查贫困劳动力岗位需求、劳动力人数、可就业岗位底数,扎实做好贫困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对接为主要内容的“三排查、三对接”活动,建立健全全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数据库,逐户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结构,做到“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全面提升就业扶贫精准度,实现贫困人口就业扶贫“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 坚持技能化培训。结合贫困劳动力技能需求,选取周期短、易学会、就业广、收入高的培训项目,采取“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机构买单”方式,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进乡村活动,一对一做好贫困劳动力培训,为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成功就业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县人社局联合各乡镇举办了动物疫病防治员、家政护工服务员、挖掘机、服装制作工等适合农民就业的培训班,并聘请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力求培训的实效性,使受训对象熟练掌握一项就业技术,进一步增强就业能力,使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期,培训贫困群众*****余人 坚持产业化带动。将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保障,着力推动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全覆盖。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在实施“菜单式”和资产收益产业项目基础上,坚持实施“扶强带贫”产业模式,采取组织生产带动、吸纳用工带动、收益分红带动、资产流转带动传帮带模式,扶持壮大扶贫产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通过契约化管理,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针对部分贫困户照顾家庭的需要,按照岗位托底、就业脱贫的思路,积极开发转移就业扶贫公益岗位,着力开发农村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等公益扶贫岗位,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足不出村就能就业增收。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性岗位乡管县审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人员退出和资金拨付等工作,确保岗位和资金精准对接。****年来,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多个,累计发放公益岗位工资****.*多万元,***余名贫困人口不仅实现了就近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实现了农村环境保洁的全覆盖,公益事业有人干、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