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铁实现城际通勤助力长三角一体化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高铁实现城际通勤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江浙沪常常是捆绑在一起展现在世人眼中的,除了旅游,包邮区居民很少踏出这大约**万k㎡的版图。仿佛是孙悟空在地上画出的一个保护圈,人们在这个圈内出生、上学、工作,终老一生。当然,最惹人注目的是超一线城市上海的强大辐射力量,世界名企总部林立上海,企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机遇也随之而来,源源不断的人们为了梦想前赴后继。但是上海的房价一直高企,租房成本也是高居不下,高铁时代的来临使得江浙人民得以更加方便地共享上海的资源。因此我们便看到数万“长三角人”每天往返上海跨城通勤的壮观景象。
其中,苏沪通勤联系最紧,苏州居民是前往上海工作的人群中最主要的来源,占到总数的**%。工作日每天早上*:**-*:**的上班高峰时段,从苏州发往上海的数班高铁总会迎来近乎饱和的客流,自然的形成了苏沪之间的通勤大军。但是我国高铁线路设计之初,主要目的是解决中长途跨省市出行问题。而现在,一定程度上让高铁线路承担了设计以外的通勤功能。为了应对长三角一体化加深带来的挑战,增开周一至周五将苏州至上海早高峰高铁,是我国铁路与时俱进的态度与努力。这能够能够缓解通勤压力,充足的线路使不再时时担心抢票问题,给通勤大军带来实在的安全感。同时便利两地居民出行,跨城际流动不再复杂费时,有助于人口交流互动,打造更高密度的长三角交通网。
高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了很多人放松休闲的不二之选,高铁还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宁波将首开至黄山高铁,不再需要经杭州中转,节约了居民的出行时间,极大缩减了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旅游变得更加容易和惬意,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欣赏和发现美,由原来的“慢旅快游”变成了“快旅慢游”。杭黄线路穿越浙江、安徽两省,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延伸,沿途将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串连起来,使得旅游距离递减规律的影响变得不再明显。形成的黄金旅游通道极大地整合了旅游资源,为优质旅游地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加强长三角的经济辐射。
不论是苏沪之间的城际通勤,还是浙皖之间的跨省旅游,高铁使得不同城市的资源和潜力充分发挥。通过高铁,周边城市也可以发展,核心城市的功能就会向外疏解,城市群内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加快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为城市体系的合理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