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殡葬新风徐徐吹来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随着殡葬改革的逐步推进,墙壁葬、树葬等节地生态葬渐渐被一些倡导节俭办丧事的人所认可,成为一种殡葬新风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到清明时。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随着殡葬改革的逐年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新风正徐徐吹来,逐步将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新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陵园公墓:墙壁葬树葬等殡葬方式渐兴在巍巍贺兰山南麓,贺兰山烈士陵园与武当庙东侧,石嘴山市青山陵园静静地矗立在重重苍松翠柏中,庄重而肃穆。连日来,来青山陵园祭扫的市民日渐增多,时不时便能看到三三两两祭拜的人群。墓园里,随处可见的鲜花、绢花等祭祀用品取代了早年间因焚烧纸钱而产生的滚滚浓烟,处处显出文明、肃穆与安详。在墓园里,有一处墓葬区和别处不同:雪白的墙体上分隔出一个个方寸之地,墙头是古式的飞檐斗拱,古朴庄重,三层的壁葬格排列有致,上面雕刻着碑文,四周摆放着祭祀用的绢花,几位祭拜者正在其中的一间壁葬格前摆放着花束。“这是我们陵园的墙壁葬园区,是节地生态葬的一种。”青山陵园管理处主任王芳说道。据王芳介绍,青山陵园自****年*月正式运营时便建设了墙壁葬园区。但是由于千百年来的土葬风俗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墙壁葬的殡葬模式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不过,随着殡葬改革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年开始推广节地生态葬以来,墙壁葬渐渐被一些倡导节俭办丧事的人所认可,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我们陵园建设的墙壁葬墓位共有****多个,目前已有***余位逝者的骨灰在此安葬。”除此之外,王芳表示,为积极响应国家节地生态安葬的殡葬改革精神,青山陵园自****年还推广了以青松翠柏为“墓碑”的树葬殡葬方式。“这种生态葬的殡葬方式是将逝者的骨灰深埋于青松翠柏下,骨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青松翠柏就是逝者生命的延续,每棵树都是有意义的,能福荫子孙,保护环境。推广至今,已经有*位逝者选择了这种殡葬新风尚。”在平罗县长城公墓,规划面积为*亩的节地生态安葬骨灰墓葬区正在建设,已初具规模。据******经理李文学介绍,从****年开始,为有效遏制乱埋乱葬,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先后在长城公墓规划用地*亩,以育代植苗圃*****株,计划建设低、中、高三种类型的节地生态安葬骨灰墓墓穴**座。在贺兰山陵园规划用地**亩,植树****棵,计划建设低、中、高三种类型的节地生态安葬骨灰墓墓穴**座,以满足和适应群众的殡葬新需求。殡葬改革:深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据大武口区民政局副局长吕志武介绍,节地生态安葬是指通过树葬、花坛葬、海葬、壁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实现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我们的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出发,树葬、草坪葬是比较适宜本土的一种生态葬方式,既环保又节地,很适合推广。大武口区在二号公墓去年便推行了树葬试点,选用四季常青树作为树葬苗木,共计设置了**个树葬墓穴。”不过,吕志武也表示,受传统的“入土为安”“厚葬”等观念影响,不少逝者家属对生态安葬仍存有顾虑,因此树葬推广的情况并不理想。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日前,民政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改革着力点,明确安葬形式、设施规划建设、土地循环利用等方面要求,深化丧俗改革,传承发展优秀殡葬文化,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据石嘴山市民政局局长刘兰芳介绍,由于历史原因,石嘴山市大部分公墓都建于沿山地带,而且受传统丧葬观念影响,过去群众下葬存在乱埋乱葬现象,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使用率极低,发展受限制。加之近年来贺兰山保护区进行环境整治,部分公墓停止新建墓穴,墓地资源日益紧张。因此,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节约优先土地资源,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要。“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推进和鼓励少占土地、不占土地的绿色殡葬。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提倡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形成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家庭追思: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怀念清明节前,宋福亮提笔写下文章,重温父母生前的点滴,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怀念父母。“孝顺才是最重要的,勤俭节约,不大操大办。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带好这个头。”宋福亮的父亲、母亲过世,按照丧事简办原则,没做道场,没吹唢呐,也没请乐队。厚养薄葬、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在移风易俗的路上,宋福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大家带了一个好头。宋福亮是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潮湖村村民。****年,宋福亮的母亲过世,按照当地习俗,办丧事都是很讲究排场,要做道场、请乐队、请亲戚朋友,车队越长、亲戚越多就越热闹,也越证明晚辈更孝顺。但宋福亮却只给母亲办了个简单的葬礼,缅怀了母亲所走过的一生,开支节省了*万多元。“老宋家条件不错,在老人身上也太吝啬了……”他的行为让邻居们很不理解,宋福亮可是村上出了名的孝子,这样简办丧事还真出乎意料。可宋福亮却说:“孝顺是让老人生活得幸福,老人在世时多孝顺比啥都强。”生前尽孝,不仅仅是嘴上说,更体现在行动上。母亲过世后,宋福亮便将父亲接到身边,方便照顾。从小到大,父亲和母亲拉扯兄弟姐妹成长的经历深深刻在宋福亮心里,每每想起他都会落泪。因此,宋福亮和妻子更加孝顺父亲。父亲爱吃什么,他和妻子就想办法做给父亲吃,每逢过年过节,宋福亮就早早给父亲买了新衣服和爱吃的东西。直到前年,父亲过世,宋福亮照样没做道场、没请乐队、没请亲戚朋友,简办了父亲的后事。 不理解、到渐渐明白,再到学习,宋福亮对父母厚养薄葬的事迹成为村里学习的榜样。(记者 朱玉浩 刘春燕)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