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西矿驻村干部苟生旺和他的“亲戚们”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文| 张 海 苟书记是哪个? 胖胖的带个眼镜的那个。 他总是笑眯眯的。 ...... 他工作干劲儿足,把村里的事情当做自己家事情办,帮了我们很多忙,带领我们种当归、搞发展,村里慢慢富起来了,说起苟生旺,大通县朔北藏族乡小龙院村村民们都这样说。 小龙院村距县城*公里,是一个汉、藏、蒙等民族共同聚居的自然村落,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群众观念相对落后,集体经济非常薄弱,自然禀赋条件较差,全村共计***户***人,贫困户**户***人,是全县较为贫困的一个村。 ****年**月**日,苟生旺被西部矿业集团选派到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刚到小龙院村,苟生旺便迅速转变角色,与村干部一起逐户走访,到老百姓家中“摸家底、套交情”。 赵国林,**岁,妻子**岁,儿子今年赵生畔**岁已离异,家庭困难;阿怀智夫妇现已**岁,需要赡养**岁老人,儿子在外务工家人长期无法取得联系,收入微薄;赵福元,**岁,家中只有母子*人,母亲今年**岁年事已高……这些内容都详细地记在了本子上。 三年时间,苟生旺写满了*个本子,行驶*万多公里,走访了**多户村民的家。 因病致贫**户**人、因学致贫*户**人、因灾致贫*户*人、因残致贫*户**人、占比*.**%,缺资金致贫**户**人、缺技术致贫*户**人、缺劳力致贫*户**人。这一个个数据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村里的产业发展、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 郭华姐一家四口,儿子丈夫在外打工,女儿上学,她患有很严重的类分湿性关节炎,身体骨骼已经变形,行走不便,家庭生活十分苦难。了解情况后,苟生旺经常去她家唠家常,顺便帮忙干点农活,几年下来成了“亲戚”。 “多亏了苟书记,帮我办理了残疾证,这样我看病就省很多钱了,家里有什么困难,我第一个就想到他了。”村上贫困户郭华姐说。 “郭华姐走路不方便,有次她把银行卡和密码给我,让我去帮她取****块钱,当时我心里很高兴,村民能把卡和密码给我,说明他们信任我,说明大家已经把我当成这个村的一份子了,”说起这件事,苟生旺脸上很自豪。 “西部矿业派过来的工作队,给大家伙办了很多好事,我们村路也宽了,路灯也安上了,看病方便了,党的政策了解的更清楚了,有什么困难一说,他就会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村民麻双得这样评价他。 和村民打成一片,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苟生旺与驻村干部找出了小龙院村的“穷根”——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没有持续发展能力;找准了精准脱贫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发展特色种植业。 说干就干,经过调研后,苟生旺带领驻村干部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中药材。“地里一般都是种庄稼的,种了药材长不出来、卖不出去、亏了钱怎么办?”起初,大部分村民与犹豫不决、思虑重重,苟生旺和驻村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动员,从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市场价格、收益对比等方面一一做起了动员,并向大家打了“保票”。 刚开始,只有一两家种当归,看到收益后,村民都纷纷响应,当归种植是个技术活。苟生旺请市种子站专家老师来村里指导,村民基本掌握了种植的“窍门”后,对他的信任度更高了,种植规模更大了。 ****年种植当归面积扩大到***亩,仅这一项收入,****年全村收入达到***万余元。同时积极动员贫困户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发展养殖业、运输业。****年,小龙院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 “****年,我们争取到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前期规划正在有序开展。我们相信,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我们的村庄会变的越来越漂亮,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苟生旺说。 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西部矿业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苟生旺和驻村干部为村里修建路灯、建卫生室、注册村集体“互助协会”、申请扶贫资金…… “驻村工作虽然辛苦,当每办成一件好事,看到大家脸上满意的笑容,看到村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心里有了说不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很踏实。”谈到驻村以来的最大收获时,苟生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