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实施"3134"工程,筑牢四道屏障,保一方生态——江西上犹推进上犹江流域生态保护的“上犹实践”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begin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赣州市西部,是赣江支流章江的重要源头。上犹江是赣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县按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做好“水文章”,念好“江湖经”,流域全线水质、空气、土壤得到全方位保护,呈现“江中清水长流,两岸花红草绿”的新景象。上犹江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均达百分之百,河流水系水质达到*-**类标准,在整个长江流域保持最好。该县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园村清洁水流域被命名“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梅水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该县的主要做法是:以绿水为魂、以青山为脉、以乡村振兴为根,实施“三一三四”工程,实行水中、岸边齐抓,湖里、山上共治,农村、城市并进,筑牢“体制制度”、“湖面水中”、“沿江两岸”、“陆地区域”四道屏障,全方位、立体式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一、逐步完善三项机制,筑牢“体制制度”屏障,促进管理“效率高稳”。坚持以制度建设推动长效治理,积极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了一些体现上犹特色的经验做法,努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一是健全生态责任落实制度。建立了以生态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机制,去除对生态保护不利的考核,促进生态保护责任落实。明确县、乡、村三级生态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县生态办督查监管“一竿子插到村”,构建起生态责任“三横一纵”网格化管理机制。二是建立生态综合执法机制。整合公安、国土、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环保等执法力量,解决了以往生态执法力量分散、威慑力不够的问题,实现了生态执法从“九龙治水”到“拢指成拳”的有效转变。铁心硬手开展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行动、非法设置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河道岸线保护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各类涉河(湖)违法行为***余起,立案查处**起,用最严厉执法保护水生态环境。三是完善河湖管理保护制度。按照河湖全覆盖原则,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境内所有河流、湖泊全面实现“一河(湖)一长”。目前,该县共设立县级河长**人,乡级河长***人,村级河长***人,河(湖)长制已从过去碎片式、区域性向系统性、全域性覆盖,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同时,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开展“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小手拉大手·环保一起走”等活动,广泛开展“最美阳台”、“最美庭院”评比,大力倡导“户户养花、街区摆花、处处见花、人人赏花”,使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二、集中抓好一项整治,筑牢“湖面水中”屏障,维护一江“清水长流”。以阳明湖、南河湖为重点,大力开展以“渔业整治”为中心的湖面综合整治工作,极力维护湖(河)水面清洁。近年来,该县在两湖内清理拆除网箱*万多具、搬迁水上餐馆**多家、取缔不达标船只***多艘、关停散小企业**家。实施了渔民渔棚搬迁工程,制定专门安民惠民政策,实现了***户“水上人家”、“水上漂渔民”全部转产搬迁上岸。真正做到了“不让一家水上餐馆留在库中,不让一户渔民住在水中,不让一片污染物漂在湖面”。把两湖周边*公里范围全部划为畜禽禁养区,拆除区域内的所有畜禽养殖栏舍。在阳明湖、南河湖周边,我们确保做到了“不养一头猪、不流进一滴污水、不砍一棵树、不占一寸湖”。同时每年在上犹江主要区域大力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强水体自我净化功能,维护水生态良性循环。三、不断推进三项治理,筑牢“沿江两岸”屏障,衍生两岸“风景优美”。结合“山水林田湖”、水体污染、农村垃圾等三项治理工作,在流域两岸全线全面开展生态护坡和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大力促进环境面貌的改善。一是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万亩,建设生态岸线**公里。上犹成功申报了国家水土保持以奖代补试点县(全国**个县,全省*个),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万元,****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多平方公里。二是水体污染治理。县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实现了全覆盖,所有建制镇建设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农户采取单户式处理模式,建设了小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规范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每个村小组有*名保洁员(全县****个村民小组,安排了****名保洁员),实现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目前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省级验收。四、切实做到四个结合,筑牢“陆地区域”屏障,扩张城乡“生态长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努力使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一是与绿色能源相结合。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已建成营前蛛岭等*个村级光伏电站,***户户用光伏电站,项目合格率百分之百,受益村达**个,受益农户****户,每户年增收****元。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找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大力发展以物理加工为主的玻纤新型复合材料工业主导产业、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两茶一苗”(茶叶、油茶、珍贵苗木)为主导的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列为全省**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成功获批“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打造了“一条鱼(生态鱼)、一幅画(油画)、一块石(观赏石)、一杯茶(茶叶)、一列火车(森林小火车)、一泓温泉(天沐温泉)”生态旅游六张名片;获评“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上犹绿茶”地理标志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亿元人民币。三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生态项目重点布局在贫困区与生态功能区地理空间重叠的区域,全面推进森林质量提升、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把山林、土地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带动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链接了一批贫困群众创业就业。积极落实和创新生态补偿政策,鼓励贫困户参与低质低效林、生态公益林、油茶等林业建设,吸纳贫困户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森林防护员、生态监察员、河道管护员、卫生保洁员,促进贫困人口可持续稳定增收。每年低质低效林项目为项目区的贫困林农带来了****多万元劳务收入。四是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大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把山水特质融入到每一块街区、每一栋楼宇、每一段沿湖岸线和每一处建筑节点上,使县城处处显山露水、依山傍水,使城市的建筑、景观、风格、线条与城市的山、水、林、田、湖、园融为一体,呈现出“城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美丽景象。大力推进诗画乡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种花,加大县内主要通道、主要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建设点林相改造力度,努力把广袤的农村大地建成诗画家园。如今“绿色”已经成为上犹最闪耀的底色,该县以上犹江流域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培育和提升,很好地保持了“一江清水送赣江”,上犹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很好地得到了维护,同时促进了当地生态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绿色赶超”的成效得到充分体现。该县以***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度假“百里长廊”为龙头,用好用活政府、市场两只手,在提升生态水平、整治沿线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个亿,撬动了社会资本投资**个亿,引进并落地建设了印象客家、天沐温泉、国际路亚基地、国际垂钓基地、桃花源、碧水湾等一批三产项目,同步推进*个亲水公园和*个地质公园建设,美丽的南湖旅游公路把园区、景区、城区串联在一起,从“水、岸、城”三位一体推进“百里长廊”建设。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