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福泉:发挥“三大主体”作用 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福泉市坚持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发挥“三大主体”作用,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突出选优配强,用好脱贫攻坚“主力军”。干部是脱贫攻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只有干部在精准扶贫上“不掉链”,群众才会在小康路上“不掉队”。一是建强班子队伍,实行“弱村强配”。福泉市坚持对各行政村进行分析研判和分类定级,对贫困程度较深的行政村,采取机关下派公职化干部、从致富能手、民营企业家、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等方式,选优配强班子带头人,同时在驻村干部人数、帮扶资源等方面予以倾斜。****年,在向**个贫困村选派***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基础上,继续从市、乡两级增派***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分赴行政村开展集团帮扶,夯实了脱贫攻坚一线力量。二是加强制度保障,落实“严管厚爱”。规范驻村干部管理,严格执行《福泉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管理考核办法》,适时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用发挥情况集中摸排,建立驻村干部作用发挥台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保险购买、健康体检和工作经费保障政策,多渠道强化了对驻村干部的关爱保障措施。三是整合多方力量,推动“结对共建”。按照“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党群部门帮弱村”的原则,推动全市***家单位(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与**个村(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员志愿服务”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推动****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与*.*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强化示范引领,培育脱贫攻坚“主抓手”。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思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致富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典型示范引领。以“基层党建·双月论坛”为载体,定期组织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到党建扶贫示范点“取经”,学经验、补短板,通过村比村、组比组、户比户,传播正能量,激发广大群众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成功打造了陆坪镇洞铁村、牛场镇水源村等党建扶贫示范点,成为全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样板。二是党员模范带头。结合“两带两增奔小康”活动,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采取创业培训、项目推介、资金扶持、服务指导等方式,积极为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三是能人创业带动。创新开展“农村火炬引擎工程”,在全市*个乡镇(街道)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建立涵盖经营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在内的“青年人才信息库”,并通过宣传引导、政策优惠、技能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座谈会等方式,吸引和引导**多名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精准分类施策,凝聚脱贫攻坚“主心骨”。坚持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实施“志”“智”双扶工程,推动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一是推进“十在乡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化《福泉市开展“十在乡村”推进“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十在乡村”为载体,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工作,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二是创新基层治理,突出群众主体作用。统筹推进“三下沉三整合三融合”,创新实施“*+*+N”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如福泉实施的“三组两榜一规一训”(党小组、村民自治小组、村民监督小组、红黑榜、村规民约、家训),让群众自己制定村规民约,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着力提高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了贫困群众实干苦干脱贫致富的动力。三是落实“五引导五教育”,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针对贫困群众思想落后不想干、能力不足不会干、信心缺失不敢干、精神萎靡不愿干等问题,大力推进“五引导五教育(引导良好的生产习惯、引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良好的风俗习惯、引导良好的家庭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工作,成功打造陆坪镇洞铁村等示范点,采用现场观摩等方式,用鲜活的“后发赶超”实例激活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营造了你追我赶,谁都不服输的建设家乡浓厚氛围,推动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编审:张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