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共同体”模式助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昌吉市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学校共同体建设,使城区和农牧区的学校形成共同体,深入融合,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在阿什里中心学校,来自市十小的老师杜文兰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去年*月,杜文兰作为支教老师来到阿什里乡,经过半年多的教学交流,她教的班级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阿什里中心学校学生唐努尔:“自从杜老师来了以后,语文课更有意思了!我的写作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提高了。”
****年,市第十小学和阿什里中心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每年派出*名市级、校级骨干教师到阿什里中心学校任教,以提高牧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为重点,着力加强学生的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学习,让牧区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区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阿什里中心学校学生阿依达娜:“我很喜欢英语老师丁老师,现在我们的英语水平也提高了,英语基础也打好了。”
市十小支教老师杜文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把最好的教学能力体现到了教学中,看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我们感到特别地高兴。”
阿什里中心学校共有学生***名,少数民族占**.*%。因所处语言环境限制、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学校历年来的语文数学期末平均成绩只有**多分。通过建设学校共同体,今年*月,学校期末抽测成绩平均分达到**.**分。
阿什里中心学校校长潘建东:“通过一年多的支教活动,阿什里的孩子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以及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学习的成绩、氛围也有很大的提高。支教老师‘一对一’地对我校老师的帮扶,使我校老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市第十三小学位于大西渠镇幸福村,今年,市八小选派*名教师来到这里任教,美术老师韩静就是其中的一名。一节看似枯燥的色彩课,韩静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并以一些生活物品来举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市第十三小学生甘甜:“以前老师讲课的时候更关于书本上的知识,但韩老师讲课的时候丰富了许多课外知识,让我们对书本掌握得更牢固。”
与此同时,市第八小学的支教交流教师通过课上、课下实践教学,和十三小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共享教学经验。
****年,昌吉市在原有学校联盟捆绑发展的基础上,组建了**个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和*个中学学区共同体,共同体学校之间共选派***名教师,采取短期交流与长期支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送课下乡、精品常态课展示、联合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等形式,让各学科教师之间互动互学、取长补短。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静:“打开了学校的围墙,促进校际城乡的交流,挖掘学校的办学潜力,增强办学软实力,达到了各种学校内涵发展、品质发展的目的,实现了共同体内教师资源、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相互探讨借鉴,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贾潇 刘甜甜 杨斌)责任编辑:玛依拉西
--【分享】 -- 标签开始 ---- --【分享】 -- 标签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