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交通扶贫】公交车上的欢声笑语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通讯员:光静静 哈丽哈什)*月*日上午**:**,阿勒泰市城乡公交“一元通”正式启动的第三天,在萨尔胡松乡萨尔胡松村**路公交车的停靠点,笔者被一派热闹的景象惊呆了——百余名群众围着公交车说说笑笑。走近询问才知道是因为通了公交车,乡亲们都很兴奋都过来围观送祝福。村民们有的扶老携幼提着包排队乘车准备进城;有的并不乘车,也争相往公交车投币箱里投入*元、**元甚至***元,看到这,笔者吃惊的问:“为什么投这么多钱进去啊,一元就可以进城了。”村里的大叔回答:“不多,不多,以后一元就能进城,今天大伙高兴,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尽点绵薄之力吧。”村里年长的爱心妈妈们也身着节日盛装,披上红绶带,向公交车司机和乘车群众洒下美味的糖果,传递美好的祝愿,大家共同欢庆当前村里最大的喜事和好事“一元通”公交车的开通。村民木斯拉缇·毕扎汗搭乘了这辆由萨尔胡松乡开往阿勒泰市的“一元通”公交车。放牧多年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安居富民等惠民政策,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去年他在阿勒泰市南区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今天他就是要进城去看看自己房子的装修。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来回一趟是**块钱,现在我早上去晚上回,一来一回总共才*块钱,省下来的**块钱可以买好多蔬菜带回家吃了!收拾房子是要跑很多趟的,这要省多少钱啊,算下来太厉害了!”四月,春暖大地,正是村民们春耕播种、外出务工就业的时节,也是一年中城乡交通往返的高峰期。而萨尔胡松乡距离市区近**公里,属全市各乡镇中距离市区较远的乡镇,农牧民与城市交流频繁程度相对其它乡镇较弱。“‘一元通’公交车开得正是时候,村民们进城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更新,眼界宽了,激发了他们致富的精神动力。而且进城多了,村民们国家通用语言的水平会进步很快!公交车的开通,最高兴的还有学生、不会开车的妇女和年龄大的、进城务工创业就业群体。现在市区打工的村民就可以早上去,晚上回,一来一回才*块钱。你算算这一个月节省多少成本,还不用在城里租房子了。”萨尔胡松乡副乡长赵放中说。(爱心妈妈与司机为班车挂上平安福)近年来,随着农牧民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购买私家车的数量也快速增长。一部分村民选择自驾进城,一部分村民则选择乘坐**元一趟的线路小车或花费更多的钱专门包车进城。在这辆通往市区的**路公交车上,市一中学生阿依巴提·玛那甫乘车返校。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一个月回一次家,是因为来回**块钱舍不得。现在太好了,一个来回才*块钱,而且车又大、又干净、又漂亮,现在想家,就可以随时回家了。我也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学校的其它乡里住的同学们。”近年来,阿勒泰市委、市政府把“交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全市各族群众出行安全、便捷、优惠为出发点,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全力支持交通扶贫,努力补齐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短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城乡公交“一元通”的开通工作,积极落实推进党中央“交通扶贫”“交通富民”民生工程,不折不扣执行地委提出的公共交通“县(市)乡一元通”讲话精神,全力解决边远贫困乡镇、村群众出行难和出行贵的问题,打通交通扶贫最后一公里,认真调研,提前部署,分别将站点设置在国省干线公路上、学校、医院、乡村旅游点、贫困村等处,共辐射周边**个村惠及城乡居民**.*万余人。城乡公交“一元通”的开通,有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进一步缩短了城乡距离,有效解决了边远贫困乡镇、村群众出行难和出行贵的问题。同时,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夯实了基础,也为各族农牧民群众搭建了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等产购销一体化平台,切实助力各族农牧民多渠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