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脱下军装还是兵!金昌这位“兵哥哥”退伍不褪色,为家乡做了这些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全国优秀复退军人”
“甘肃省民兵预备役暨复退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甘肃省劳动模范”
“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
“甘肃省十佳敬老模范”“甘肃省文明家庭”
“甘肃省最美热心公益家庭”
……
****年,张祯高中未毕业就瞒着家人报名从军,成为共和国军人,在天山脚下戍边卫国,历练心智,曾在部队荣立三等功。
****年,退役回乡的张祯担任流泉村民兵连长。
那时,刚改革开放没多久,群众生活还很困难。看到家乡依旧落后贫穷,张祯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尝试着办小卖部、开饭馆、贩猪贩羊、卖菜卖粮……
渐渐地,张祯积累了一点资金,日子好了许多。但每当看到父老乡亲依旧在风沙里过着二牛抬杠的日子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流泉村紧挨着腾格里沙漠,村庄时时面临着被沙漠吞噬的危险。因此,张祯开始谋划一直蕴藏在心底的大事业——圆流泉村几代人的梦想,将沙丘变粮田,让荒滩穿绿装。
他拿出所有积蓄,又从银行贷款**万元,买来变压器,架设供电线路,打井、修渠、平整田地。顶着旁人的冷眼和家人反对的压力,承包了流泉村几代人都未能治理好的荒滩与沙漠,建起了****亩的沙漠林场,种植了*个品种**万株苗木,在村边竖起了一条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廊,保护了附近****多亩耕地不受风沙侵害,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多万元。
****年,一心想带领群众致富的张祯投资***万元成立了流泉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永昌县“万只肉羊繁育基地”,吸收村里和周边**多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困难的单身汉和老人到养殖场工作。
此后,他又相继投资兴建******、永昌县裕翔******、占地****亩的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
创******成立之初,没有资金,张祯就抵押上自家的房子去贷款;没有技术人员,他凭着当初在部队学的一些粗浅的机械知识,照着村里的一台播种机,自己当起了“设计师”。
凭着顽强的毅力,张祯硬是把一个只有*人的农机修理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职工**人、产值达***万元、年均利税达***万元的农机具加工制造企业,有*个产品获得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
****年,张祯又干了两件“漂亮事”:一是投资*.*亿元建设由市、县统一规划的惠民工程——朱王堡镇绿洲西苑农民住宅小区,圆了当地村民多年来住楼房的心愿;
二是投资****多万元建成占地***亩的农民创业园,为村民提供各类经营摊位***多个,吸纳富余劳动力***多人。
****年,张祯投资****多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公助民建”的乡村敬老院,入住乡村留守和孤寡老人**余人。
*幢住宿公寓楼和*幢包含餐厅、洗衣房、多功能康复室和活动室、排练中心等的功能用房构成了敬老院的主体。干净整洁的公寓房内,电视、沙发、茶几等设施一应俱全。床头、沙发、坐便器、淋浴头旁都安装了呼叫器,若有意外,护理人员可于*分钟内抵达。
“我们在这里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环境也好,什么也不缺。”提起晚年的幸福生活,**岁的任文怀老人夸赞说。
除了敬老院,张祯在公益事业、帮贫扶困上干过的好事数不胜数。他先后出资为村里修路架灯、植树绿化、修建文化健身广场、开办幼儿园……身边群众遇到困难,他也会不遗余力地救助。
有人不理解张祯为什么老做赔本的买卖,也有人说张祯傻,每次听到这些议论,张祯都不放在心上。
他说:“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我总觉得脱下军装还是兵。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群众是我永?远的依托和后盾。只有办好大家共同受益的事情,自己的事业才有希望。”
来源:甘肃日报
记者:新甘肃·甘肃日报 谢晓玲
视频制作:李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