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大众日报]把大风刮走的港口作业时间夺回来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大众日报]把大风刮走的港口作业时间夺回来 ****年**月**日*月**日上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也是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正在东营港*万吨级码头上卸着原油的“阿丽亚娜”号,接到了码头业主******通知:海面大风将至,无论原油卸完与否,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返回锚地,待大风过后再从锚地来码头第二次卸油。这种现象叫“二次靠泊”,在这个*万吨级码头是“家常便饭”。 时间就是金钱。因无法及时卸完原油,“阿丽亚娜”号要向租船******收取“船舶滞期费”。“我们公司每年支付的船舶滞期费达****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唐兴党说。 滞期费是一种时间成本,也是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众多炼化企业的最大痛******市场部总监张福来说:“东营的地炼企业无一例外,个个都要拿滞期费,有的甚至每年支付滞期费超过*亿元。”据推算,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炼化企业群,每年需支出滞期费超过**亿元。 巨额滞期费的支出已成为东营地炼企业的主要出血点,持续损害着企业生命力,而其根源,在于东营港落后的码头基础设施。以*******万吨级码头为例,这是东营港最大的码头,建在没有防风设施的海面上,由于渤海经常出现大风天气,导致码头一年只能作业约***天,其余作业时间大都被大风刮走了。 *月**日至**日,记者连续三天在东营港实地采访,发现该港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供给不足,最大的矛盾是落后的生产性泊位与旺盛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说它的生产性泊位落后,是因为码头等级普遍不高,最大的码头只有*万吨级,绝大多数码头是*万吨级及以下的小码头。说它的市场需求旺盛,是因为这里是山东省和东营市全力打造的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年炼化能力已达****万吨,大量原油需要进港,大量汽柴油、气体等产品需要出港,大进大出的港口需求有增无减。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于体制机制障碍,还是要通过改革去突破障碍。省政府将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确定为东营市港口整合的主角,东营港开始建立以山东高速集团控股的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为主导的港口建设新体制。东营港务集团总经理毛浩认为,这标志着东营港从根子上解决了因港口建设缺乏主导者而带来的大码头匮乏等问题。 建设大码头是当务之急。作为主导者,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成立了混合所有制港口企业——山******。据该公司董事长杨建东介绍,公司今年投资*.*亿元,建设*个**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项目,预计近期开工建设,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将为东营港增加吞吐能力****万吨。他说,由于防风条件较好,项目投产后,哪怕海上浊浪滔天,码头也是风平浪静,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企业再也不必为大风天气而苦恼,不用再付出高昂的船舶滞期费。 坚持“整合”与“建设”两手抓、两促进。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整合东营市民营企业万通海欣控股集团的码头、管线、库区等港口资产,积极接收管理东营港务集团、广利港集团之外,还加快建设步伐,******共同投资**亿元,建设LPG(液化石油气)码头与库区项目。 相关媒体链接:https://***.******.***/sdnews/******/t********_********.htm?from=timeline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