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华社: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比面粉还细的煤粉进入生产线,**多个小时后,就能产出像矿泉水般清澈的柴油、石脑油等油品。在国家能源******,奇幻的变化令人惊叹。**多年来,这家企业攻克一项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成功建设和运营了全球首条煤直接制油工业化示范生产线,为拓宽液体燃料供应渠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了技术引领、产业示范作用。煤海变“油田”不再是梦硫含量低于国六标准的*/**,符合国内外环保最高标准,凝点低至零下**摄氏度……说起自家产品的优点,******总经理王建立颇为自豪。我国富煤缺油少气,把煤变成油曾是国人多年的梦想。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首条煤直接制油示范生产线投资超百亿元,设计年产油品***万吨,于****年启动建设,****年底试车成功,目前是全球唯一的煤直接制油工业化生产线。****年起,生产线开始商业化运行,去年共产柴油、石脑油、汽油等油品近**万吨,副产沥青**万吨。王建立说,每产*吨油品消耗原料煤约*.*吨,石油价格高于**美元/桶时就能盈利,能源转化率接近**%,远高于煤电和其他煤化工行业**%左右的水平,目前是以煤生产液体产品的最有效途径。煤直接制油需要加氢*次,工艺特殊,产品质******军民融合办公室副主任贾振斌说,煤基油品比重大、热值高,一箱油的行驶里程可提高约*%;耐高温、凝点低,从热带到极寒地区、高空都可使用;硫、氮等杂质含量极低。近年来,该公司发挥技术产品优势,军民融合发展捷报频传,研发出的航空、航天煤油和陆、海、空全系列军用特种油品,为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攀技术高峰最初,示范生产线的单个周期运行时间设计值为***天,最近的*个周期运行时间分别达到***天、***天和***天,标志着技术和装备日益成熟。该项目依托我国自主开发技术建设,当时无工业化经验可借鉴,加上装置规模从千吨级直接放大到百万吨级,从设备生产到生产线安装调试、稳定运行面临众多技术挑战。进口催化剂价格贵,******党委副书记李瑞光说,在“***计划”支持下,公司联合国内科研机构攻关,开发出的纳米级催化剂不仅廉价,催化效率还提高近*%。生产线的“心脏”加氢反应器,高近**米,单台重****多吨,体量居全球在役加氢反应器之首。试产时,反应器遇到内部矿物******与北京化工大学反复摸索运行参数,优化设备结构,终于拿下这道世界性难题。高温高差压减压阀是连接反应器与下游生产环节的桥梁,耐磨性要求极高,最初的*套减压阀全部为进口产品,一个阀芯就要花上百万元,寿命却仅有**小时左右。经过攻关,这种设备已经国产化,阀芯寿命也提高到****多个小时,售价只有**万多元。多年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配套企业攻克了反应器制造、物料回炼等众多技术难题,实现了关键装备国产化。目前,生产线设备国产化率超过**%,既保障了稳定运行,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带动了我国煤化工技术装备升级提档。据王建立介绍,项目已获得技术专利***多项,核心技术取得了美国、欧盟、日本等*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授权,并在****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单周期运行***天是下一个目标。”该公司质量技术部经理韩来喜说,有了技术经验,以后同等规模生产线的建设和达产时间将大大缩短,投资额可下降近**%,产油率将明显提高,石油价格在**美元/桶以上时即可盈利。高标准减排“绿色工厂”******西侧**公里外的一处院落里,高高支起的*个银色储罐格外醒目,两米多高的红色阀门紧紧密封着*口深井,这里就是我国首个地下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工程的注入作业区。首条生产线启动后,******即与中科院、北师大等科研机构合作,兴建了**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通过****米深的注入井,已经有**多万吨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至****米之间的咸水层。”该公司工程师王永胜说,目前这是亚洲唯一的**万吨级地下咸水层******还瞄准商机,去年向化工、食品等企业出售二氧化碳*万多吨,实现收入**********还以附近煤矿的疏矸水作为生产水源,并兴建了全国首套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水全部回用,吨油水耗由最初设计的**吨降为*.**吨,在煤化工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煤直接液化沥青萃取深加工项目也在建设之中,将于今年*月建成。“首条生产线的技术、经济和环保指标明显优于预期,有效推动了我国乃至全球的煤制油技术产业化进程,将为我国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王建立说。(记者 任会斌)【责任编辑:宋词】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