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精细化巧手“绣”出城市文明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begin 昨天上午八点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东大队队员于晋和同事一起,从城东农贸市场岗亭出发,开始了当天的第二次巡查。 今年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原本按照区域划分的五个大队,进一步进行细化。将每个大队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名队员为责任网格员,定人、定责、定时、定点管理,网格员每天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徒步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老板,请把东西放进店里去吧。”“好的,马上!”“你好,请把电瓶车停到蓝色框线内。”“好的,知道了!”在记者跟随于晋巡查的过程中,不时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大到车辆违停,小到店外悬挂的一把拖把,于晋和队员看得仔细,管得周到。她告诉记者,这片区域店铺集中、人流密集,她和队员每天要巡查七八趟,每趟巡查的时间大约**分钟。 久而久之,队员们与沿街商家都成了“老熟人”。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如今十分配合他们的工作;从以前巡查一趟就能发现几十个问题,到如今“鸡蛋里面挑骨头”。这样的变化,让于晋很欣喜:“说明我们的巡查有效果了,群众也更加自觉了。” 上午**点多,一份督查交办单发到了城东大队大队长李敦诚的手机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专门的网格督查组。督查组人员每天对各大队区域进行不少于*次的督查,发现问题并记录,形成交办单后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 “哪个大队管理不到位,交办单里一目了然。”李敦诚坦言,网格化制度实施以来,五个大队之间相互竞争,暗暗较劲,发现问题更全面,解决问题更及时。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每天实行*点**分至**点的**.*小时局领导带班检查制度,每天由一名局领导作为带班领导检查指导片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细微之处见真章,城市管理更是如此。今年是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一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绿化亮化、市政设施等主业,聚焦违章建筑、“牛皮癣”、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等“老大难”问题,创新工作举措,解决难点痛点。 今年以来,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开展市容秩序方面专项行动**余次,规范店外店****余家,取缔流动摊贩****余处,非机动车查处固定****余辆,拆除灯箱广告****余处,清理乱吊乱挂****余处,清理“牛皮癣”****余条,查处和劝导城区执法违停车辆*.*万余辆次,清理卫生死角垃圾***余吨,修复破损道板***余处,更换草花*****株。 另外,“桶管家”垃圾分类模式、“新增*万个停车位”、试点建设电瓶车公共服务亭、评选文明经营户、完善单兵取证系统、非机动车乱停放强制固定、配备智能手环等一系列突破性举措也让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加深入。 如今,占道经营消失了,文明经营多了;车辆违停少了,街面整洁有序多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巧手绘出了可喜的变化。end